撰文/魏玉縣
中區「遇見幸福感恩音樂會」,8月27日首次在東大園區戶外大草坪舉辦,許多志工紛紛邀約會眾前往參加。(攝影/羅勇輝)
2022年8月27日午後,初秋的東北季風輕拂過大肚山脈,吹進位在山麓的慈濟東大園區。雖然午後的陽光依然熾熱,但隨著太陽漸向西移,不僅氣溫緩緩降了下來,風也透著涼涼秋意。
隨著日光逐漸昏黃,東大園區的草坪上,亮起一盞盞小燈,增添浪漫悠閒的氣氛;悠揚的樂音在黃昏的大肚山,一曲接著一曲瀰漫開來......這是慈濟一年一度的「遇見幸福感恩音樂會」,由五位慈濟長期關懷的學子擔綱演出。
慈善是慈濟的根,所用的善款皆來自社會大眾的捐輸。為了讓各界了解慈濟平日在社區的付出,志工也紛紛邀約會眾前來共襄盛舉。
經營建設公司的魏玉珍,本身是慈濟志工,平日與同行的實業家互動密切,許多人也都是她長期的會員。當天,她邀約了十八位建築界的實業家,前往聆聽這場音樂會,許多人都被現場的氛圍所感動。
經營建設公司的魏玉珍(前排左四),邀約十八位建築界的實業家,前往東大園區聆聽音樂會,許多人都被現場的氛圍所感動。(攝影/羅勇輝)
近日,魏玉珍邀約其中四位實業家,從臺中前往花蓮靜思精舍,與上人溫馨座談。劉品辰董事長目前是中區建築人聯誼會會長,是第一次走進靜思精舍。他表示,精舍環境讓他的身心靈都平靜下來,感覺非常歡喜。
魏玉珍向上人補充說明,她曾在臺中慈院看到劉董事長帶媽媽去看醫生。她心想,「事業做得這麼大,又能這麼孝順的人,一定很慈悲。」所以今年(2022年)五月,中區訪視團隊要辦理慈善美展,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場所時,她第一時間就想到劉董事長,認定他可以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果然,劉董事長一接到她的電話,二話不說,立即應允無償出借公司建案的接待中心。這處接待中心就位在捷運站旁,且內部寬敞,公司員工也協助引導前往參觀的會眾,讓展期順利圓滿。
另一位江連寶先生則表示,他在2010年即曾赴花蓮靜思堂參加實業家生活營,也曾皈依上人,上人賜給法號「濟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那道光。」江先生說,這句話是當時上人對他們的開示,「到現在,我都還銘記在心。」
他也當場向上人懺悔,「真的,我有失了道心,上人的話我雖然記得,可是執行的不多。」他明白,「有捨才有福」的道理,也會銘記在心,更會繼續努力。
志工魏玉珍(右一)邀約四位實業家(著便服者)前往靜思精舍,與上人分享他們參與感恩音樂會的感動。(照片提供/魏玉珍)
上人聽了江先生的一番話,也提醒他,既然已經皈依,就要以師志為己志,回去後要開始精進,要開始「起步」。
「你們所認識的,大部分都是社會的企業(家)。但是來到這裡,實在說,看見人間的和平,看見了真心的祥和,這裡是好人、善人聚集的地方。」實業家們平日在商場經營事業,心情難免戰戰兢兢。上人說:「來到這裡,心會很平安,說話,每個人都很真。」
因此,如果遇有不如意的事,到這裡喘一下氣,「很多的不如意,或者是想不通、做不到的,有一群的菩薩智慧;把心裡的煩惱說出來,就會心開意解。」
上人接著提到,「這輩子如果只想到自己,這輩子短暫的人生,我們能夠得到多少?一輩子又能怎樣?又帶了多少走?連自己的身體都帶不走!」因此他勉勵在場的實業家,要把握因緣為人間付出,這才是生命的價值。否則,若要盤點人生,「所算出來的帳都是呆帳,那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