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募了十五個會員

0觀看次
A- A+

撰文∕徐翠苓(花蓮)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您的一分力量,都是永不乾枯的一滴水。(攝影:陳冠霖)

「五十六年前,我的師父印順導師,要我到嘉義『妙雲蘭若』承擔住持;花蓮一群婦女寫信向師公(印順導師)請命,希望我留在花蓮。」上人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娓娓述說起「五毛錢」的故事。

「你們要我留在花蓮,就要幫我做一件事。我想做救濟的工作,如果你們能幫助我,我就永遠不離開花蓮。」

三十位家庭主婦、三十支竹筒,展開了慈濟慈善志業的扉頁。

「你們每天上菜市場買菜前,先把五毛錢投入竹筒裡,每人一個月就存了十五元;集合起來,我們就可以幫助窮困的鄉親。」

「一天五毛錢,不影響自己的生活;就如現在,每天省下三元多,一個月一百元,同樣不影響我們的生活,但是卻可以成為救人的人。」

上人話鋒一轉:「請問在座的各位,您們是慈濟的會員嗎?」

內政部民政司十五位同仁搖搖頭。

「這樣,我今天就向大家募一分善心,一個月一百元,五十元也沒關係,大家一起成為可以救人的人,可以嗎?」

「可以。」民政司同仁齊聲回答。

9月4日傍晚,內政部民政司司長呂清源,帶領共十五位同仁到精舍拜會上人。

呂清源司長從慈濟功德會法脈宗門中心秘書長黃麗馨(2016年自民政司司長退休)口中,聽到花蓮慈濟醫院首任院長杜詩綿的故事;當年罹患肝癌只剩三個月生命的杜教授,一開始是婉拒上人任命的:「師父難道不知道我體內藏著一顆『定時』炸彈嗎?」

上人回應杜教授:「我身上的炸彈(心臟病)比你的大顆。」

「我們要珍惜時間,只要它一天不爆炸,就充分使用一天的生命;有一天的人生,就做一天利益眾生的事。」

就這樣,杜詩綿教授接下首任院長的職務,為慈濟醫院奮鬥了將近六年的時間,遠遠超過當初預估的三個月生命。

呂清源司長從杜詩綿院長及上人的開示中體悟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不定時炸彈──無常,所以真的要把握時間做有意義的事。就像上人告訴前民政司長黃麗馨,人不是只有守本分,還要有使命感。」

「我擔任民政司司長時,因為聽進上人的話,以使命感做事,而不再只是用嘴巴帶動同仁。在同仁披星戴月努力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給他們鼓勵,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黃麗馨秘書長回應呂清源司長的話,「漸漸地同仁都知道,幫助人就是植福田。原本就熱心服務的民政司團隊,都能用同理心去服務別人、同理別人,這是我一直引以為傲的。」

內政部「111年全國宗教團體表揚大會」於9月5日在花蓮縣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舉行頒獎典禮(左圖);財團法人佛教慈濟功德會連續15年獲頒內政部績優宗教團體「宗教公益獎」,由德倫法師(右)、德曼法師(左)代表領獎(右圖)。(攝影:沈萬清)

這一次民政司的同仁專程而來,是為了9月5日在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舉辦的「111年全國宗教團體表揚大會」,籌備表揚大會的主要負責人是民政司的同仁──張琳。

「1992年就讀文化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加入慈青(慈濟大專青年);還記得那年暑假,因為參加大專青年醫療志工,住在精舍七天。」

「很多事都忘記了,只記得精舍的建築灰灰的;上人每天早上大約七點的時候,會和我們說話;還有遊覽車會送我們到醫院。」記憶已模糊的張琳說著,「今年是2O22年,三十年來我都沒有再來過精舍。聽到『回來精舍』,真的好像有『回到家』的感覺。」

看著三十年不曾再來過精舍的張琳,上人感慨地說:「看來過去,我跟你是有因沒有緣;不過沒有關係,現在回來了,現在就有因有緣了。」

當上人向十五位民政司同仁徵求:「你們之中是不是誰來發心,幫大家收善款呢?」

大家的眼光一致看向張琳,林碧玉副總轉頭對張琳說:「你坐在我旁邊,就你來收吧!」

張琳站起身來,面向上人虔誠合十,深深一鞠躬:「好,我來收。」

眾人回以熱烈掌聲。

勸募!不只募一份善款,更是募一分心,募一分愛;這一天,上人募了十五位會員。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