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都是好天氣

0觀看次
A- A+

撰文/靜涵;攝影/陳榮欽

在定與靜的心境裡,能解開重重的難關。

「定」與「靜」都是在修行道路上給自己的功課,學習在「定」中生禪,禪能心「靜」。但要找到心中的定與靜,談何容易!一剎那的鬆懈,一秒鐘的懈怠,心湖的漣漪就會慢慢擴大,翻起風浪。

常常提醒自己要謹慎身口意,因為知道,心的「定」會在行動中展現;心的「靜」,會在言語上表達。《靜思語》說:「做中學,學中覺」,修行的佛子,如何從身體力行的「學」中,看到「覺」?學中覺,最重要就是「見」,看見自己的內心,看見自己的習氣。修行就是要除習氣,沒有第二個捷徑。

習氣就像一朵朵的雲,心情開朗時,晴空萬里,溫暖人心;遇到挫折時,烏雲漸聚,下起了鬱悶的心雨。我們總是以為,清楚自己的內心;我們總是以為,看到自己有習氣,卻忘記了鞭策自己繼續前進,找回心中原有的光明。

法在生活,心在當下。面對人事物的繁瑣時,如果心靈少了「定」與「靜」,自然處處都是障礙,因為自己障礙了自己;處處都是困難,因為自己沒有去除習氣的決心。

回想二○一二年九月底,剛回來靜思精舍的時候,一切都在摸索中。每次參與副執事工作,除了戰戰兢兢,一切都很新奇。透過時日的磨練,開始熟悉各個環節的運作時,經常都被安排去「補位」。

有一次,被要求去協助一個崗位沒多久,又被要求去另一崗位。當時心中的「我」膨脹了,不喜歡被安排,衝口說了一句:「到底要我去哪裡?!」當下忘記了要感恩別人的肯定,相信自己能夠勝任不同的崗位,發揮功能。

法無處不在,就看自己是否能夠及時的看見與體會。二○二一年二月,靜思精舍的農曆過心年,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呼籲眾人在社區團圓,線上圍爐,但過年期間的用餐人數,還是比平常稍有增加。因此,每日三餐都需要投入副執事的洗碗工作。大大小小,不同種類的鍋碗瓢盆,會在洗碗的動線中穿插出現,不會有「先洗盤、後洗鍋、再洗筷子湯匙」等的理想次序。

外境的變化我們無法掌握,只要專注每一個當下,自然不會升起無謂的雜念――「為什麼不集中一起再拿來.......」「為什麼不先分類......」等等。看到筷子洗筷子、看到湯鍋趕快洗,看到湯瓢用力搓,一切只需要一念單純的心,就有定的力量,去面對外在的「境」,哪會有甚麼不吐不快的習氣?

證嚴上人開示「天有天氣,人有脾氣」。脾氣到底是甚麼?就是自己剛強的習氣,卻被我們美化成為「獨特的個性」。太多「我就是這樣」,太多「我」的欲望,讓人與人之間少了和氣,讓大地的眾生不斷被傷害。

「定」在哪裡?一念安住在當下的心;「靜」在哪裡?心中無求無爭的清淨。外面的境界也許帶來無數的困難與挑戰,只要我們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日日都會是好天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