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還要力行

0觀看次
A- A+

撰文/靜涵;攝影/白崑廷

一切的道理、法,因為有一個「信」字,所有的道理,才能與你相契合。

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也是證嚴上人時常叮嚀弟子的話,期待人人要把握時間,珍惜生命,精進於道,創造人生的價值。

當我們兼顧家業、事業及志業時,確實感受到時間的不夠用,在被時間追著跑的同時,還要追著時間完成工作......。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心,真的變成「斯有何樂」?找不到付出的快樂。

付出無所求,在於「捨」的甘願。我們想想,在做慈濟的時候,不在自己規劃的時間內去為他人付出,心中會升起煩惱與埋怨嗎?在安排好的時間參加活動,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自己的建議沒有被接納等,會升起了瞋心與抱怨嗎?有的話,皆因還有「我」。

曾聽過一個比喻。東方人吃飯用筷子,西方人則用叉子,如果彼此不尊重對方的習慣,東方人就會說:『西方人怎麼用這麼糟糕的「筷子」?!』西方人可能反駁:『東方人用這樣的「叉子」,才奇怪呢!』

其實,無論是筷子還是叉子,都是用來吃飯的工具,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當心中充滿了「我」,就無法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人事物;當心中有主觀的執著,自然無法照顧好自己的心,要如何能做一個付出在人間的菩薩呢?

證嚴上人開示:「平時我們的生活,隨著人間紛紛擾擾,隨著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互相牽引、互相動作,這就是凡夫的生活。凡夫就是脫離了法。」法在生活,心在當下。生活的周遭,其實處處都是法,就看我們抱著甚麼心態。善惡一念間,當心中有法的滋潤,就可以化解惡緣為善緣。

最近前往中醫就診,教授級醫師帶著實習醫生為我針灸,一個在左,一個在右。雖然閉著眼睛,從兩位下針的決斷與力道,感受到很大的不同。有經驗的醫師,掌握了下針的準確及輕重,而仍待累積經驗的實習醫師,無法拿捏力道,帶來疼痛的感覺。

聯想到學佛又何嘗不是這樣?當我們面對不同的人、事、物,如何拿捏進退及互動,需要不斷的累積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力行,才能夠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並且運用得宜;在一次次法的運用下,自己的信心也會越來越增加,因為知道這條路、這個方法是對的。

回想一下,我們的信心是如何被啟發?「信為道源功德母」,只是相信佛法可以運用在生活中,這還不夠,要找到方法,才是人間菩薩道修行的開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