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釋德怡
種植茄子須待清明過後,經過耕田、「打股」;讓土壤硬一點,並勤於施肥及修剪枝葉,茄子的存活率才能百分百。
說到種菜,由於俗家務農,自國小、國中時期起,每到寒暑假便都在田裡度過;而我也只會拔草和一些簡單的工作,例如:拔花生、蒜頭,或將菜苗種植土裡。
回到精舍修行,在一次的因緣下,恰巧根師父的執事輪到「園頭」,他讓出了一小塊土地,讓我試著種菜。初次種植蘿蔓的豐收經驗,讓我有了信心;然而時間過得飛快,距離上次的種菜經驗,一晃眼竟也過了五、六年。
最近開始嘗試種植玉米和茄子,雖有收成但是成果不佳;於是我去討救兵,請教資深務農的曾天寶師兄。討教後才知道,依照花蓮的氣候,茄子須待清明節後再栽種,耕田、「打股」(臺語,種菜前,先將菜園犁成一畦一畦的);又為了讓茄子存活力達百分百,須得讓土壤硬一點,並勤於施肥及修剪枝葉,而玉米因六、七月為颱風期,建議入秋後再種,此時種植的玉米長得既好又沒有蟲害。
透過他的經驗分享,我用心地聆聽及學習。最近茄子有了收穫,但由於未完全依照曾師兄的方法栽種,所以茄子產量少且偏瘦小。
這次的經驗,讓我體悟到修行如耕種。栽種一顆種子或菜苗,需要充分的陽光、養分與水分,我們便給予施肥及灌溉,雜草茂密時除草,好好的如實付出耕作,自然有豐碩的成果;不因陽光的熱情照射,或是大雨滂沱造成的不便而懈怠,抑或是遭遇害蟲入侵、小鳥分食而不捨及心生懊惱。
修行要成佛,一定要依佛的教法去力行,並用認真、單純的心去聞法,得知道理,依教奉行,必達成佛之道;人人自有清淨本性,只因被我們的執著與妄想覆蓋。
修行,就是依佛陀教我們的方法,去除這些習氣,而上人已悟到真理,因此告訴我們法,並教我們如何做;我們只要用心聽法,且單純去力行,便可達到覺悟的彼岸。
但假如我們的信根不深,遇到粗相的境界,又產生煩惱而生疑心,精進心退失便開始懈怠;這時,我們要聞法,深透了解真理堅定道心,再遇任何的境界,皆明明白白,不失那一念成佛的宏願,力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