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雪儒(慈原/花蓮)
圖片來源:freepik
「我要向您懺悔,2020沒有考上醫學系就心灰意冷,明明x大也是很好的學校,我還覺得很爛就空過時日浪費很多時間。昨天聽到師公的開示很沉重,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希望弟子更精進,那種做不及的無力感,我的心很痛。師公都八十幾歲了,把時間壓縮在秒間,我怎麼還在浪費時間?」
就讀電機系二年級的蔡承翰,在2月8日下午台中區與上人的溫馨座談時,長跪在地強忍著激動哽咽的說道。
年初八一早,就看到他在新講堂裡裡外外,仔仔細細的擦著紗窗,這是他回來精舍做志工的第二十二天。他在升上大二時頻繁夢到上人,所以上人行腳到台中時就上前去頂禮,上人要他寒假回花蓮當志工。
「我今年二十二歲,至今為止一共浪費六億三千四百萬秒的時間,在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2008年時,發願說要承擔醫療志業,雖然師公對我說我很孝順,但我知道我自己很不孝,我已偏離了方向。」
精舍的志工日子讓他有了深刻的反省和懺悔,也讓他有了新的領悟。
「我會好好準備考學士後西醫,也會顧好自己機械系的課業,如果我還是考不上,就不再執著當大醫王,會去做別的慈善了。」他還發願從那一刻起茹素,要生生世世茹素跟隨上人。
上人對蔡承翰說:「當醫生可以搶救生命很好,但不要執著非要做醫生不可,不要讓長輩煩惱,把慈濟的路走好。社會很多事需要有慈濟心引導人走慈濟路,你還年輕不要為了一件事一直執著,只要路不要跑偏,不要鑽牛角尖,什麼事對人間有利益,就用心去做。」
六億三千四百萬秒,用這樣的數據表現時間,聽起來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
在上人會客室,總是能見證到那麼多令人感動的生命故事,回到家後我跟自己的孩子分享,他被這個大數據給震住了,而我的思緒則被拉回到2011年準備回台受證的時候。
「你們三個想見師公上人嗎?」三個孩子最大的只有六年級,最小的還在幼兒園大班,他們點頭如搗蒜。我們一家隨先生到海外工作、就學,也在海外認識慈濟,他們和我一樣都渴望見到上人。
上台受證的時刻到了,陪伴的師姊叮嚀我們簡單的跟上人說:「上人我來自上海。」但我答應孩子了,所以我反覆的想著我站在上人面前時,要怎麼講得簡潔。
「上人!我的三個孩子很想見您。」
上人說:「真的啊(台語)把他們帶回來。」
五年後,女兒考高中時,說想要回台就讀,於是幫她選了花蓮的慈濟中學。再一年後,我帶著小兒子一起回到花蓮。
在海外時對於台灣的慈濟人總是特別敬重,但回到台灣有點「水土不服」,因人亂了心,所以慈濟的路走得鬆散,做志工不積極,接引自家人的心逐漸消退。
坐在會客室的角落,聽這個年方二十出頭的學子,說著他來精舍當志工的收穫和改變,我為之動容,眼淚隨著他的哽咽一起落下。
早上和北區的溫馨座談時,上人才說到:「不要只忙著接引別人的家人,自己的家人才更應該要接引。」這番話也讓我陷入了沉思。
上人說:「把自己修為的讓人一見就歡喜,德行具足才能接引到菩薩。」是啊,光說不練,任誰也不會信服,難怪我的家人還在門外觀望,遲遲不走進來。
蔡承翰在慈善志業體辦公室工作體會很深,「大家都很合和互協凝聚力很強,顏博文執行長很謙卑,我學到日後不管我在哪裡工作,走在哪個階段,都會告誡自己不要自大才不會迷失方向。」
上人叮嚀他:「就像在日頭赤炎炎時,澆水在石頭上很快就乾了,石頭沒吸到水,但是一直澆即使一點一滴,永恒的點點滴滴,就能保持石頭是濕潤的,所以不要洩氣。」
早上承翰在擦窗時,上人對他說:「你夠高,哪裡不夠再疊一點,只要你用心,差一點就再疊一點,總會夠的。」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不夠就再加把勁即是,多有福報的孩子。得到一位聖者親自指點,那一刻顧好自己的心,及推動慈濟的種子,已經在他心裡發芽。(花蓮筆耕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