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鳳娥(花蓮)
2021年12月25日早上,在精舍知客室的桌上,整整齊齊擺放著十一個,讓人眼睛一亮的沈甸甸竹筒。
在靜思精舍知客室的桌上,整整齊齊擺放著十一個翻轉手心的愛心竹筒,這些竹筒是無價、無量的。(攝影者:王鳳娥)
「十個是銅門村照顧戶和家屬的竹筒,一個是七鄰鄰長的。」帶著十一個竹筒「回娘家」的花蓮志工甘勤香開心地說。
在銅門村做慈善訪視多年的甘勤香和先生吳家盛,到案家關懷時,就將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帶給大家,讓他們也可以做一位手心向下的人。
在銅門村做慈善訪視多年的慈濟志工甘勤香和先生吳家盛,將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帶給照顧戶,多年來,照顧戶們持續投竹筒行善。甘勤香和吳家盛將照顧戶的竹筒送回精舍捐出。(攝影者:王鳳娥)
銅門村,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南端,四面環山。1990年6月23日,歐菲莉颱風,曾造成銅門村嚴重土石流滅村的慘案。之後,政府協助倖存者遷村到平地,但太魯閣族天性喜歡「靠山吃山」的生活,許多人又回到銅門居住,村民大多生活困苦,但慈濟愛的足跡,一直都在那裡。
住在銅門,現年九十五歲的姆姆,育有二子六女,先生和長子很早就過世。十幾年前,第五個女兒也往生,留下一位幼小的孩子由姆姆撫養,慈濟就開始關懷她至今。
八、九年前,姆姆的小兒子重病,住在慈濟醫院加護病房。甘勤香、吳家盛到醫院關懷時,送給住在銅門的姆姆女兒竹筒,並說:「你可以每天投一元、五元或十元,來做好事為弟弟祝福。」從外地趕回來的四位女兒,也紛紛表示要投竹筒來為弟弟祈福。
雖然姆姆的小兒子最後還是往生了,但「投竹筒」並沒有因此中斷。「我們去姆姆家關懷、送喪葬補助金時,竹筒就陸陸續續送回來了,讓人很感動。」甘勤香說。
「姆姆家人,以姆姆為中心,家族凝聚力非常強,只要姆姆說一句:『竹筒有沒有回來?』女兒們就會把竹筒送回來或寄回來。」吳家盛補充說。
除了姆姆和女兒多年來一直持續投竹筒助人,在她們的帶動下,銅門村的其他照顧戶,也效法「五毛錢的力量」,來做一位付出的人。
「過去村裡常常有人喝酒喝到東倒西歪,捐竹筒後,酗酒的人變少了。」吳家盛繼續說:「感恩戶的銅板很珍貴。曾經有一個竹筒只有一塊錢,我們也給他肯定,開收據給他。下次再去,銅板就翻倍、翻倍再翻倍,現在竹筒變很重了,這就是愛心無價。」
這十一個翻轉手心的愛心竹筒,是無價、無量的。
(筆耕團隊 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