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文黛(花蓮)
攝影:黃宗保
「來來來!小朋友!這裡有銅板,請你們發個好願,將銅板投入竹筒,一起幫師公上人做好事!」
「我自己有帶零用錢,我來自己投。」來自慈濟台南小學的男學生,從口袋掏出錢,投入靜思精舍的大竹筒。
當天慈濟志工黃艷仙,手上也拿著一小袋銅板,請經過的小朋友,每人都拿一個銅板,投進大竹筒。
「這是德安師父的心意,想到來賓身上也許沒有帶著錢,於是他去換了好多銅板,準備給參訪的來賓,讓大家都能把握機會,發好願一起做善事。」
來自板橋區的黃艷仙,在精舍承擔導覽志工多年,導覽志工由北區志工共同承擔,一年可能才輪到一至兩次,四天為一個梯次,大家都很珍惜輪值的機會。
新冠疫情期間,因防疫政策的關係,靜思精舍暫不對外開放,一直到疫情緩和,防疫降級了,才又重啟大門,迎接來訪的賓客。
「導覽就是要有愛又有溫度,導覽是代表上人,代表精舍,不是我個人,並且用一分真誠與平常之心對待每一個賓客。」黃艷仙說。
「讓每個人來到精舍,就像是回到了家的感覺。不只是來走走巡禮,看過而已,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
「兩個月前,有家人推著一位年輕男子坐著輪椅來到精舍參訪。」讓黃艷仙印象深刻。
陪伴著他們沿路導覽精舍的一草一木,與分享證嚴上人創辦慈濟的許多故事後,黃艷仙仍感受到這家人臉上淡淡的「愁容。」
「來,我們每個人都來抽一張靜思語。」也向他們說明靜思語就是佛法,常能解開心中的煩惱。
原來這家人從南部來,二十多歲的兒子因車禍半身不遂,經當地醫師介紹到花蓮慈濟醫院治療,租房在精舍附近。前幾天這位爸爸還先來精舍看過,場地是不是無障礙的,可以讓他們推兒子過來,確認後全家人才專程過來。
「人有無限的可能,沒有做不到的事。」坐著輪椅的兒子抽到的靜思語。
「天底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爸爸抽到的。
「吃素的三寶,一寶安康,二寶平安,三寶健康。」媽媽抽到的。
看到全家三個人抽到的靜思語,當場爸爸與兒子都開始掉眼淚......
「是不是很準?比算命抽籤還要準......」黃艷仙當場回應爸爸,爸爸點點頭。
「上人知道我心裡有一個人,他知道我恨那個人.......」爸爸說。
原來兒子的車禍,讓爸爸心裡很恨對方,也在打官司中。黃艷仙接著跟他們說,車禍既然已造成了,現在最重要是要鼓勵兒子,讓他的身心靈都健康,未來他才有方向。如果官司告贏了,對孩子的身體幫助也不大。又舉了口足畫家謝坤山的故事,雖然肢體上的缺陷,但仍然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媽媽看了靜思語後,當場發願也要茹素了。她覺得茹素有功德,黃艷仙就跟她說,你茹素後也可以將功德迴向給你的兒子,祝福他愈來愈健康。就像你愛你的兒子,眾生也都有父母,你不吃它們,它們就都可以活命。
這一家人因為到精舍禮佛,因為靜思語,都心開意解了。
「九十幾歲的母親,子女也是推著她坐著輪椅,全家人陪著來精舍。」黃艷仙分享,她都被子女的孝心感動了,當場就請子女們「奉茶」給高齡的母親。
子女表示都沒有這麼正式奉茶給母親過,黃艷仙請子女們一一奉茶給媽媽時,說句感恩的話。大家輪著說,輪到最後一個女婿,想了一下說......
「媽媽,感謝妳,生了一個這麼棒的女兒。」
高齡的母親,聽了開懷大笑,笑得好燦爛。讓黃艷仙印象很深刻,她覺得這就是最美的笑容了。
「不用導覽啦,我們都來過了。」有時也會遇到不喜歡導覽的來賓。
「就默默跟在後面,也不用一下扭轉他們的想法,看需要再介紹。」黃艷仙記得有一次,有位男眾表明不需要導覽,於是她就走在後面默默跟隨,走到小木屋時,男眾在小木屋前探了一下,於是黃艷仙就上前去。
「我來為您開門,這是上人早年修行時的小木屋,我們一起進去禮佛......」接著就一直聽著介紹,雖然一開始拒絕導覽,但後來也是互動得很好。
「逆增上緣,才是修行的大助力。」黃艷仙說,如果都遇到好緣,就不容易修行,對於拒絕導覽或口氣不佳的來賓,就像是逆增上緣,仍要以著「誠心」接待。
接近用餐時間,志工一定會準備好便當,讓賓客帶回去用,有時賓客會問,便當盒怎麼還你們呢?黃艷仙就會告訴他們,請拿到您們家附近的會所或靜思堂就可以。
這也是衷心希望會眾,能再有機會到社區的會所或靜思堂走動,讓這一分緣,導覽志工以誠以愛,慢慢溫熱後,能一直延續下去。
(筆耕團隊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