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秀蓮
上人行腳第二十八天,一如既往,由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率同副院長和院部醫護同仁在早齋後,與上人、精舍師父溫馨座談。11月29日隨同前來的有一大部分是由陳建華主任領軍的腸胃內科大醫王,座中提及今年入經藏的心得,還有醫療之愛的溫馨點滴。
◎從青絲到白髮 萬千感恩
「一下子十幾年就過去了,頭髮都白掉了。」專精消化內科、治療性內視鏡的蘇偉志醫師,當年畢業在即,接到陳建華主任邀約,想到能跟自己景仰的前輩一起工作,沒有多做考慮,一路追隨他來到北慈服務。「非常謝謝這個地方。」他感恩慈濟師兄師姊的信任,願意在他還是小醫師時接受他的診治和照顧,得以精進醫術。他也持續用精湛的食道及胃部手術,一本初衷陪伴病人。
陳建華主任也在無意間得知,這位子弟兵遇到有經濟弱勢的病患,無力繳交健保不給付的醫療器材費用時自掏腰包協助;對他為善不欲人知,付出無求的慈濟精神很是稱許。
和蘇偉志醫師都將在院慶接受十五年資深醫師表揚,同時也是內科部主任的王嘉齊醫師是肝膽治療權威。他說起一件驚心動魄的手術,幸有心臟科團隊的「神救援」,讓病患轉危為安。
那是一位罹患惡性腫瘤的病患,好不容易完成二顆長在特殊位置腫瘤的處理,病人卻出現罕見的併發症──心包膜出血。眼見心臟跳動越來越微弱,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心臟科團隊緊急接手,用他們訓練有素的醫術,引流病人的出血,伴隨著心臟跳動的撲通、撲通聲規律響起,「救回來了!」王嘉齊醫師大大鬆了一口氣,一方面為病人慶幸,更感恩有心臟科團隊及時協助。
「很多意外不是醫生可以預期的!」趙院長同理王嘉齊醫師在病人生死一瞬間的驚險感受,大醫王們用心用愛,跟死神拔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衍生糾紛,著實不易。
◎深修善緣 因成果熟
王嘉齊醫師也是今年臺北慈院歲末祝福,一百五十一位入經藏的醫護之一。他很感恩慈悅師姊帶領的演繹團隊用心編排,不辭辛勞的指導,讓他們從生澀到有模有樣,展現力道,更在唱誦中體會上人的心念及佛法。
「諸惡道險猶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度。當勤精進至寶所,令離生死入佛慧。」演繹〈化城喻〉時他不禁聯想到經文所述,很貼切今年的疫情。尤其最近又有新的突變病毒「Omicron」出現。他認為人人仍應戒慎虔誠,疫情才能早日結束。
懷著興奮心情參與演繹的林彥伯醫師今年受證慈誠,化城演繹同樣令他想起與新冠疫情不謀而合之處。疫情嚴峻,臺北慈院勇於承擔,接下許多別的醫院不願或無法收治的確診病患,努力救治讓他們康復走出醫院。「雖然疲乏,不要退轉。」他感恩有上人、精舍師父和慈濟人做醫護的後盾,讓他們可以在前線發揮專業,與病毒作戰。
來自慈濟家庭的林彥伯醫師,是實施「PGY(post-graduated year)」制度後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來到北慈受訓的醫師。結訓後他曾到其他醫院歷練,之後仍選擇回到臺北慈院,長期承擔加護病房夜班的工作。趙院長形容他做的比說的多,「跟別的年輕人不一樣。」他捐出百萬,護持慈濟購買BNT疫苗,和有心人共同守護國人安全與健康。
從三總感染科轉到北慈不久的邱勝康醫師,也在今年受證之列。「一個人能做的有限!」在北慈,他感受團隊力量讓專業獲得很好的發揮。說起入經藏的好處之一是,平常各自忙碌、碰不到面的同仁,因為演繹聚在一起,認識彼此也更有凝聚力了。他笑說雖然經文沒有完全記住,但動作會記得;他特地將27日演繹的影片留存下來,跟家人分享,希望家人能更認識慈濟。
「若入是城可止息,疲極之眾心歡喜。讚歎頓生已度想,悅樂更生安隱想。」趙有誠院長感恩團隊合和互協,圓滿經藏演繹。因為靜思法髓的滋潤、慈濟人文的澆灌,臺北慈院除了有醫療專業,更有濃濃的生命關懷,不僅「義無反顧」更是「疫無反顧」的展現醫療之愛。在今年他們也實至名歸得到肯定,例如徐榮源副院長和內科加護病房蘇文麟主任榮獲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頒發的「防疫特殊貢獻獎」;趙院長也得到「臺灣醫療貢獻獎 」的殊榮,於醫師節接受表揚。
「無情病毒有情北慈」,進入倒數的2021年是不平靜的一年,但北慈的愛永不止息,仍將綿延不絕地守護生命,守護每一位來院鄉親的健康。
徐榮源副院長(上)與內科加護病房蘇文麟主任(下)獲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肯定,榮獲「防疫特殊貢獻獎」。(圖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