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麗雲
圖片來源:freepik(示意圖)
最近兩、三年來,臺中慈濟醫院的醫療團隊注入許多新血輪,年輕醫師有朝氣、有動力,醫術好,頭腦也在行;隨著日新月異的高科技,醫院引進新的醫療器材,讓年輕醫師可以發揮所長,嘉惠更多病患。
臺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廖光福主任帶著他的年輕醫師群,於2021年11月19日來臺中靜思堂向上人報告,這些年輕醫師醫技、醫術、醫德兼備,如何展神功也展輕功。
比如說,有位慢性C型肝炎的六十歲女性,2014年五月原本該走上換肝這條路,在林志明醫師及慈院團隊的治療下,慢性肝炎被成功治癒,肝硬化得到良好的控制,只剩下很微量的腹水,她也固定回門診追蹤。
就在今年(2021年)4月,她的肝癌指數突然飆高,經過檢查,發現有一顆腫瘤。考量到病患本身的肝本就不很好,表面很粗糙又嚴重的纖維化,開刀對她而言,傷害也會蠻大的,即使換肝也緩不濟急,經與病患討論後,林醫師就以先進的肝癌微波消融術為她治療。
一般傳統的電燒約需12-15分鐘,風險較大,有時電燒不完全,腫瘤就無法全部消滅。微波消融的原理跟食物的微波爐意思相同,透過超音波的指引,將電燒針插入腫瘤部位,機器產生熱能,提高血管周圍的溫度,讓消融更完整;電燒範圍4X3.5CM,時間只有三分鐘,傷口非常小,對病人的傷害也較少。林志明醫師說,「9月份再為病人做追蹤時,白色亮點的腫瘤已經消失了。」
過去的觀念,只有外科醫師才執行手術,現在有很多先進儀器的輔助,傷口小的小手術,就可以由內科醫師來執行。
又如黃德劭醫師有一個七十四歲的男病患,長期以來因上腹不適,悶、脹、痛來門診就診,之後確定是早期癌。
一般傳統來講,至少要切掉半個胃,但現在可以採用內視鏡,用電刀經過通電做標記,再局部注射,將整顆腫瘤抬高,然後慢慢撥開再切除,這稱為內視鏡的微微創,不須剖腹也不必切胃,一點傷口都沒有,出血不超過2CC,住院大概五到七天,就能順利出院。微微創手術能以最少的人力、最安全的方式、流最少的血來進行,不必再仰賴外科醫師。
黃德劭醫師說,這個聽起來很完美很漂亮的內視鏡手術,並非每個人都很幸運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健檢很重要,若發現早期癌,是可以由內視鏡切除的。
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聽到兩位年輕醫師的精闢分享,他幽默地說,以前醫界有個笑話,內科就是外科,因為只在(身體)外面看;外科就是內科,因為動手術看到體內(的器官),時代在改變,現在是內外科不分,他讚歎年輕醫師學有所成。
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也說,電針微微創切除法最擔心的是胃壁穿孔,胃壁很薄,必須要很小心,慢慢地切,才能拿得乾淨,一旦胃壁穿孔,再治療就困難了。黃德劭醫師先為病人打食鹽水,讓腫瘤往上浮再進行切除,這是很高明的技術,所以他很讚歎年輕醫師群,也為肝膽腸胃科團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