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士的十年盤點

0觀看次
A- A+

日期:11月29日
地點:新店靜思堂
撰文:朱秀蓮

 

你「盤點」過嗎?你盤點過什麼?你為什麼要盤點?盤點後,你又會做些什麼?

近來上人每每在對慈濟人慈示時,總會提醒大家要「盤點人生」。11月29日一早,隨師的德悅師父跟大家提起了清修士思擔對自己的盤點;下午,思擔現身說法,將盤點後的發現跟新泰地區的慈濟人分享。在此之前有許多資深志工曾自我盤點;思擔的盤點有何發人深省之處嗎?

◎十年慈濟 精彩無比

德悅師父娓娓道起隨師感受,勉眾要「把握當下,更要把握因緣、創造因緣。」從臺北、桃園、新竹到臺中期間見聞慈濟人事物的真善美,聽到許多靜思弟子的發心立願或改往修來,令師父非常感動,印象深刻。隨即師父讚歎清修士思擔所做的十年盤點所呈現的「擔當力量」,為年輕人立下典範。

時間回到十年前,同樣是上人行腳的11月28日,上人來到臺南靜思堂,當時的思擔還是成功大學的研究生,他和一群慈青向上人發願要擔起天下的米籮。自馬來西亞負笈來臺,即將畢業之際,父母希望他學成後返國繼承家業。然而思擔心中已有定見,他運用權巧方便法門,陪伴父母去到精舍,讓他們了解「慈濟」是他所要依止之處,最終父母尊重了他的決定。

服務於慈善基金會的思擔,回顧這段歲月,他寫道:「十年不短,回頭一看,精彩無比,值得。」這十年來,跟隨慈濟國際賑災的腳步和國際會議的交流,他見證許多國家截然不同的災難,伊代氣旋橫掃過的辛巴威、莫三比克,尼泊爾大地震和馬來西亞大水患,還有敘利亞難民補助等;又如慈濟國際青年會、聯合國難民署NGO諮詢會議、梵諦岡跨宗教會議以及BNT疫苗採購,他都參與其中,也在顏博文執行長身上看見典範身影。

為照顧疫情下無法到學校,而有「失學」之虞的弱勢家庭學子,慈善基金會推出「青年線上伴學趣」,廣邀大專學生、慈青或老師為他們線上課輔。暑假期間推出後大獲好評,如今第二階段的伴學仍在進行中,思擔正是負責此項專案的靈魂人物。

思擔慶幸自己能在年輕時,就找到指引人生方向的導師,但也感到慚愧,因為上人二十九歲創辦慈濟功德會,而他已經三十二歲了,差很遠!上人告訴他:「你三十多歲,比七十多歲的人更有價值,有些八、九十歲的人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價值是什麼,所以你不用太看輕自己,也不要自傲。」上人提醒他,修行是在修習氣,要用感恩心和開闊心胸待人接物。

思擔瞭解到,修習氣、感恩心和開闊心胸是他未來的功課,他也希望十年後通過種種功課的考驗,弘揚宗門法脈。「五濁惡世,需要年輕人。」誠如上人給他的法號,他要承擔再承擔,精進再精進。

◎被慈濟洗腦 好或不好

「思擔,這個是你嗎?」
螢幕上,出現一位一頭長髮、穿著慈青制服的年輕人。
「如假包換。」
不說很難想像那是思擔第一次穿上慈青衣服的模樣。
「思擔你變了!」2011年同學曾對他說。

「喔!有什麼不一樣?」

「以前的你,很愛講不好的話,現在不會了:以前你愛跟人鬥嘴,現在不會了。你好像加入慈濟以後,被洗腦了。」

聽到「洗腦」,一般人的感覺是負面居多。「你覺得這個洗腦是好還是不好?」答案是正面的:「你變更好了。」

在慈濟找到人生的方向,思擔表示,十年來他不曾有一刻感覺到後悔,雖然有時因事情多,身體會感到疲憊,精神上卻是感覺非常值得。他投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不曾浪費時間,不曾動搖擔起天下米籮使命的初心。

清修士除了沒有「剃度出家」外,作息與精舍師父無異,除了白天要到志業體承擔,精舍的農禪體驗──出坡、香積、打掃和耕作等,他們也都少不了。作為第一批受證的清修士,他們要「以出家的精神,做入世的志業;以精舍為家、以眾生為己任。」

2019年10月17日,是農曆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的出家日,花蓮靜思精舍舉辦首屆清修士授證儀式。32位受證清修士合影。(攝影:黃筱哲)

「這輩子,非常非常開心,非常非常值得。」取出口袋中,他從辛巴威帶回來的面額五百億紙鈔,思擔笑說:「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五百億,好多個零啊!事實上,因為通膨嚴重,這樣的一張紙幣,宛如廢紙,在當地恐怕連一顆雞蛋都買不到。放下紅塵俗世的富貴,肩負慈濟志業重責大任的思擔,找到了更珍貴的寶藏。聽了思擔的分享,上人慈愛的看著:「那時的慈青,現在的清修士」,鼓勵他多跟人分享。

盤點人生,「可以是一生一輩子的盤點,但也可以是一個剎那、一個當下的盤點或是一年五年、十年的盤點。」無論如今的你是年過半百或正值青壯,何妨回首人生所留下的足跡,究竟是「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或「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的創格完人?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朱自清先生曾對匆匆溜逝的生命發出喟嘆,我們呢?此生是虛度時光抑或無悔無愧?來吧!給自己做一次「全面盤點」,盤點是否活出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千萬不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