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子醒悟 加素行動

0觀看次
A- A+

日期:11月19日
地點:台中靜思堂
撰文:林淑懷
圖片提供:卓枋記

志工卓枋記跟著素食團隊到移民署宣導素食,並將自己烹調的手藝與大家分享。

「素食真的會吃不飽、容易餓、營養不足嗎?不會煮、有素味,吃起來真像在吃草?」很多人對吃素有盲點,所以不喜歡素食,總覺得餐桌上一定要有魚、有肉,才是真美味、有營養。

原來是無肉不歡、美食主義的卓枋記,11月19日到臺中靜思堂跟上人溫馨座談,拿起麥克風,首先跟上人懺悔,2018年他受證慈誠,直到2021年6月加入推素團隊,才毅然決然茹素,不再與眾生結惡緣。

經營鷹架公司的卓枋記,因工作關係經常需要應酬,吃素對他來說非常的不方便。他與太太兩人都是已受證的靜思弟子,太太堅持素食,而他總覺得若吃素,外出跟朋友共餐很麻煩,夫婦倆常常會因為飲食不同,意見相左。

上人常說,新冠疫情影響人的生活,消弭疫情的唯一方法,就是「吃素護生,推素弘法」,與天地共生息,少欲知福惜福。十九歲就學習廚藝的卓枋記,也開過海產店,他決定加入推素團隊一起宣導茹素護生。他說:「我的初發心,是要讓更多人喜歡蔬食;煮素很簡單,只要將魚肉拿掉,方法一樣,還是美食一道。」他開始跟著團隊走進各公司企業團體,宣導蔬食的重要。

進到公司、企業機構,卓枋記先了解他們的團膳後,發現大致是廚師配菜問題,放了太多加工素料而影響口感,引不起想嘗試茹素的人的興趣。他決定帶上幾道自己煮的美食,讓大家先品嚐,然後再建立Line群組,邀約大家加入一起互動。

港區素食團隊,每到一家公司宣導蔬食,志工卓枋記(右二)不忘帶幾道親自烹調的美食,與大家共享。

為了推素,卓枋記成為家裡的煮夫,每一道菜色都是他親自到市集選擇食材、烹調、不斷地調配、變化菜色、口感。不到半年的時間,已經研發二百八十多種菜色了,而且都是一般家常菜,簡單容易烹煮。他將一盤盤令人垂涎欲滴的蔬食照片PO到群組,讓想吃素卻不會煮的人有興趣、有意願一起素素看。

卓枋記說,推動蔬食要從家庭開始,方法簡單、方便煮,又好吃,自然歡喜。「有機、無雞、不殺雞」,他用戒殺,以植物性素材來烹調。從自己先改變後,孩子就不再自己帶葷食回家,還會跟爸爸點菜色,全家人一起用餐的機會變多,氣氛變得更好。

有一次,卓枋記到臺灣引興公司推素,公司的廚師阿姨想要變化菜色,就請教他:「師兄,我明天要煮素食,怎麼煮比較好吃?」卓枋記以作義消二十年的熱血精神,二十四小時待命接電話,並逐一回答。阿姨會煮了,公司的員工慢慢地從一星期一餐到三餐,愈來愈多葷食者轉吃素餐,廚房的廚餘變得更少,廚師阿姨也變得更有信心。

上人說,一星期吃一餐不算素,對大地影響不大;最好天天、餐餐素,因為素食與空污、天下災難息息相關。上人期許卓枋記:「繼續把蔬食做好,才能影響更多人。」希望愈多人了解蔬食的好處。

在公司推素的還有南投一家公司的廖董事長,員工同樣從一星期一餐素開始,現在已經是四餐了。一年多來,他在朝會時間宣導蔬食的好處和迫切性,他認為蔬食可以帶給家庭和社會和諧,幫助很大。

港區素食推廣團隊,專程到南投拜訪廖董事長。

廖董事長感恩上人對全球人民的付出和對土地的關愛,還說:「身為企業家不只要賺錢,如果這一個地球沒有了,生命也就沒有了。」他也發願,要付出更多力量給社會,並期許自己要用「一口因、一寸金」,如母親呵護孩子般,慢慢不斷地推動、擴大。有員工就向廖董事長表明,「過去講話大聲、脾氣很不好,吃素後與家人之間更和樂,不再動不動就大聲說話了。」

一起推素的,還有臺中市警局和平分局警備隊隊長夫人何女士。何女士表示,會認識慈濟人,是因為他們到警備隊單位量血壓,為同仁的健康把關。而她自己是因孩子長大了,跟著先生到警備隊做義工,偶而做個午餐讓大家吃起來有家的感覺,後來志工建議她,蔬食好吃又健康;何女士毅然跟著加入推素團隊,吃素也勸素。

何女士起初擔心,警備單位都是年輕人,不知他們的接受度如何?經卓枋記分享後,得到很多的回饋。何女士不只煮給先生的同事吃,在家也煮給家人吃,她要把素食繼續推廣給更多人一起響應。

上人說,「食事為大」,大家說的都是吃,沒吃也活不了,但要怎麼吃呢?上人建議:「若公司企業員工多,飯前讓大家看一段國際新聞。」有很多窮困的國家,人民連吃個米飯的機會都很難。上人說臺灣人很有福,常常吃過量,而且吃了很多不健康的葷食。

素食最健康,上人說五穀雜糧是人類最正確的食糧,為口腹殺生不衛生,又污染空氣。茹素是一切道理的源頭,「素食」才是完整的愛,有愛才能疼惜眾生。

聽到大家發心推素,上人說一星期一蔬很簡單,早餐一個麵包或饅頭,加一杯牛奶或豆漿,其實不算素。要真實推素,「素」的真理要用心提出來,健康的來源要說明,才能讓天地人間健康。上人期望慈濟人加油,讓天下人類、地球都平安。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