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1月16日溫馨座談
地點:台中靜思堂
文稿:魏玉縣
圖片來源: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很多人說我們很棒,但我們都覺得這是我們分內的事情。」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姚佳伶,於16日上午,與另一位受贈者李先生,在關懷小組的陪伴下前往臺中靜思堂,與上人溫馨座談,由衷地說出她在捐贈後的心情。(註:此二人並非同組捐贈者與受贈者)。
其實姚佳伶是個很怕打針的人,但想到自己有機會幫助血癌患者重生,於2011年,在媽媽的鼓勵下參加抽血建檔(媽媽是慈濟志工)。2017年配對成功,她也勇敢地挽起衣袖完成捐贈,此後便熱心投入造血幹細胞的捐贈宣導。
姚佳伶與先生共同經營餐廳,先生感念在他成長過程曾經接受過的幫助,因此在他心裡早就埋下長大後也要回饋社會的種子。所以當姚佳伶被告知配對成功,就得到先生百分之百的支持,希望她能順利完成捐贈。
不僅如此,去年(2020年)3月6日,姚佳伶夫妻邀請慈濟志工,利用下午的休息時間,到他們開設的餐廳辦理驗血活動。夫妻倆邀約員工、朋友共襄盛舉,兩個小時內就募到三十二支血液樣本。
今年五月中旬臺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姚佳伶從媒體得知,許多醫護人員在訂購便當時遭到拒絕,她即在每週一製作五十個素食便當,為臺中慈院的醫護人員加油、打氣,直到疫情降級。
2019年4月,外型亮麗的她,是一位救人一命的幹細胞捐贈者,2021年5月底到7月,溫馨用心的她,是一位送出上千份便當守護醫護的餐點供應者。
此外,姚佳伶也在社群網站發起愛心餐盒認購活動,為醫護、警消及第一線防疫人員盡一分心力,每份便當上面,還有她親手寫下的感恩跟鼓勵的話。11月14日這天,豐樂公園舉辦公益義賣園遊會,夫妻二人租了三個攤位給慈濟辦理驗血活動,一整天下來,成功募集一一四支血液樣本。
姚佳伶從小看著媽媽做慈濟,媽媽常告訴她:「手心向上比手心向下更有福」,這個觀念深植在她的腦海中,所以有此機會付出,她覺得自己應該好好把握。她與先生都覺得捐贈造血幹細胞並不會危及身體,而且在捐贈過程中也得到很多慈濟志工的幫助,所以只要有機會,她都願意挺身分享。
李先生今年三十歲,是位陽光型的大男孩,在母親眼中既孝順又顧家。他在高三那年罹患血癌,經配對成功、接受移植後念完大學,現在臺北經營飲料店。因為曾經接受過幫助,所以他也希望自己能接引更多捐贈者,讓血癌患者有獲得重生的機會。
去年7月11日,慈濟在臺中洲際棒球場旁的停車場舉辦驗血活動,他不但到場為棒球比賽開球,並為同樣罹患血癌的棒球主播加油、鼓勵。8月,慈濟在新莊舉辦驗血建檔活動,他錄製影片現身說法,希望能讓更多人願意參加抽血建檔。不僅如此,當他得知姚佳伶夫妻要在餐廳辦理驗血活動時,更是慨然應允前往,並分享自身的經驗。
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雙北地區感染人數屢創新高。李先生雖感到身體不適,卻因怕把病毒帶回臺中家裡,而遲遲不敢回到他移植幹細胞的醫院做檢查。
當疫情趨緩後,他到醫院檢查,竟然發現罹患了肺腺癌。在上人面前,媽媽雖然對孩子的遭遇感到不捨而頻頻拭淚,但她還是心存感恩,她對上人說:「感恩上人,因為上人,才有骨捐關懷小組,孩子才能重生。我相信有上人的加持,有慈濟人的祝福,他一定會好的,會戰勝病魔。」
「我很感恩,也藉由這次機會跟上人,及各位師兄、師姊說感恩,您們的付出,讓我能夠再次獲得生命。」李先生說,「雖然我被檢查出了肺腺癌,但是我並不那麼擔心,因為這個比之前的病還要不可怕,而且現在有標靶治療,所以我是有信心的,我也相信很多人都在幫我祈福。」
1993年10月「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全體慈濟人也同時展開全臺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上人說,「這都是一樁很艱鉅的事,總是先募再說,沒有量,哪能找出精髓呢?一定要很大量的資料庫把它建立起來。」「抽出來的髓,我們很保護、善待它,幾十年來也是不容易。感恩我這樣的呼籲,人人能信任我,所以這幾十萬(筆資料)就是來自於相信、愛心。」
最後,道感恩的還有上人,上人說,「幹細胞等於是生命的種子,給人活命的力量。」然而儘管現代醫療技術發達,「沒有這麼多的慈濟人,無法成就這樣的大事。」
這樣的一大事,因為有諸善人聚會一處,有愛有善,串起給人活命的因緣,也讓人間見證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