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利他 再多一點

0觀看次
A- A+

撰文/靜涵;攝影/陳亦珍

【靜思法髓籤 347】
雖然煩惱只是一點點,也會蒙蔽了明亮的智慧,一點點若不去除,要心得自在也困難。

結束寮國的發放活動後,在連續兩個時段的隨師行程中,忙於國際訊息及全球慈濟人足跡的彙整;接著一月下旬「靜思精舍過心年」的活動統籌工作,也必須同步進行。農曆過年的活動規劃,光是除夕至初四的用餐人數約兩萬人,各活動攤位的運作、午供、人文講座等活動的安排,都需要功能團隊從磨合中建立默契,從討論中協調處理。

面對繁瑣的人事物總有不順心,需要調適心情的時候。遇到考驗時,總提醒自己回歸當下;專注當下的力量,踢走耳邊的雜音、心中的遲疑,也很快讓心情回復平靜。同時鼓勵自己,只要能夠做得法喜、甘願,才能為別人帶來歡喜;人人有法,法法有味。

世上一切事情的對與錯,在於觀點與角度的不同,如果執著在「對」或「錯」,開口動舌中帶著強勢的爭辯求贏;人人都有優、缺點,心胸太狹窄,只會看到對方的缺失。只要我們願意放大每一個人的「好」,就算缺角的杯子也能奉上溫暖人心的香茶;心平氣和就能看清人事物中的道理,沒有甚麼好執著。人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最重要是如何善用生命的分秒,才是我們應該要「計較」的。

上人也常叮嚀弟子:「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光陰無聲無息匆匆而過,我們修行的心是不是日日都有啟動?是否警惕自己,分秒過去,時日也減少了呢?生命,只有這個身軀可以修行。修行不是為了獨善其身,是要慈悲利他,這就是生命的價值與目標。「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則是在警惕我們要認真面對每一刻,不要散漫、苟且的態度空過日子。

修行更需要有自省的心,警惕自己,不讓不好的習慣隨著時日一點一滴的累積,變成垢重難除的習氣;更不要讓不好的心念,囤積成了負面消極的情緒。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修行的心也要隨之升級更新,多一點精進、多一點法的薰習,相信改變就會在這微秒間成就。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