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靜涵;攝影/陳靜惠
人人本具慧命,只是被無明遮蓋;所以學佛就是要學得如何去除無明?減輕一分無明,就成長一分慧命。
有一天,從窗外傳來咚咚咚的吵雜聲,原來是建築工人正在使用鑽地機,不禁咕噥著「好吵喔!」,起身趕緊將窗戶關緊,稍微隔離噪音,讓自己重新專注在眼前的工作。
生活中的噪音也像鑽地機一樣,一下一下地敲打著,讓人心煩,讓人少了耐性。靜心一想,再怎麼埋怨、討厭,都無法改變事實,就看我們用甚麼樣心情去接受它。再說,只要想到有一群藍領工人頂著烈日,在三十七、八度的高溫下施工,為公眾的設施而努力,就值得我們由衷地道感恩。所以每分每秒的轉念,都可以讓自己的心更平靜,誠如上人開示:人人本具慧命,只是被無明遮蓋;所以學佛就是要學得如何去除無明?減輕一分無明,就成長一分慧命。
記得剛出社會工作時,每當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會很鬱卒,常常是不吐不快,這時茶水間就成了療癒空間,清潔阿姨就成了心理諮商師。記得她常說:「好也一天,不好也一天,為什麼不開心過每一天?」當時還不能理解,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年輕氣傲的執著,所以總覺得自己是對的。
幸運的是,因為對心理學的高度好奇心,透過【員工心理輔導人員】及【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師】兩個認證課程,從中學習到認識自我情緒與EQ管理、員工情緒的輔導技巧及危機處理、不同情緒的應對等等內容。尤其是課程中的自我問卷,讓我了解在「冰山理論」下,自己真正的情緒及需要、透視壓力的來源、性格趣向,以及如何依據工作性質的適合度而做出情緒調整等等,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看待人事物的思考模式。
心理諮商與膚慰關懷,一樣是從同理開始,進而長養自己的慈悲心,同理別人的同時,也在調整及降伏自己的心,讓心變得更柔軟。當心柔軟了,就會為對方多想一點、多做一點;當升起「苦他人之苦,痛他人之痛」的心情,個人的雜念與妄想,自然就淡化了。
人心總是因外境而浮動,無法安靜下來;因為太多的煩惱無明,無法讓身心清淨。如何在環境的「動」中,找到心中的「靜」?也許應該把人事物的「噪音」視為平常,接受它是生活中本來就有的「聲音」,學習轉念,用正向的心去看待工作、生活與修行。
知己知彼,觀境修心,一切煩惱即菩提。智慧在哪裡?就在轉念的剎那間。心中塵埃勤拂拭,自然無不都是美好的一天,不是嗎?
【靜思法髓籤 127】靜思妙蓮華第27集 2013年4月22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