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志工四日記

0觀看次
A- A+

 

撰文/ 鳳寧(彰化);攝影/陳靜惠

3月3日,第一次參與精舍的薑黃處理工作。

這次志工沒有去薑黃田,師父說薑黃是由機器挖掘起來,再由人工收集到籃子裡,載回來曬乾的。

第一天到曬薑黃的地方,是幫薑黃翻面,讓兩面都曬得到太陽,收回去才不會發黴。

「唉呀!好大一串薑黃......」師父說重疊的部分要剝開,剝開之後......突然,我看到一條又肥又大的蚯蚓,丟下手中的薑黃,本來蹲著的身體跳了起來,嘴巴「啊!」一聲,好恐怖喔!

師姊笑說,妳那麼大一個人,竟然怕那一條小小的蚯蚓?我說:從小我就害怕軟軟的蟲!大家都笑了起來,這也是工作中的樂趣之一。

原來我們的土地,都是不灑農藥的,有機生態才能看得到蚯蚓,現在要看到蚯蚓的機會,真的也是少之又少了!

快到中午時,空中有烏雲,感覺快下雨了。師父擔心薑黃會淋濕,所以乾的部分搶時間收起來。一會兒太陽又出來了,還沒曬乾的趕快移到另一個空地,有一種「搶晴天、戰雨天」的感覺。

另一天早上,因為下雨過後,地上是濕的,於是到大寮後面剪薑黃鬚根。本來以為是剪掉不要了,後來聽師父說:鬚根是要拿來萃取薑黃液酵素的,並且提醒我們,如果要訂購,要先去登記,因為很搶手,每次一出來就秒殺,真是化無用為大用!

薑黃有分「柳丁」和「橘子」。原來這是師父為了讓志工好分辨,「橘子」就是深色的,「柳丁」就是淺色的。深色拿來做薑黃粉,淺色是做薑黃醬,還有小如花生米粒的,是拿來做薑黃麵,物盡其用,完全沒有浪費。

記得第一天晚上,回到寮房,發現手腳都是「紅豆冰」,原來是小黑蚊的傑作。不抓沒事,越抓越癢,這時候必須練習戒(抓),才能定,哈哈......

做了四天,感覺腰痠背痛,想到師父們天天如常,是如何做到的?是因為心中有上人的法,為了眾生,再累都甘願,而且歡喜。

帶領我們的師父是德格師父,新加坡人,師父說:有時候回去新加坡,就想著精舍,感覺這裡才是他的家。

我想著師父每天這麼累,回去幾天也沒有好好的休息,卻想著要回來,這就是真正的靜思弟子,讓人好感動。

這次感受很多,雖然無法長期幫師父分擔,但是如果有因緣,希望能夠再回精舍盡一點心力,感恩!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