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思會」憶恩師

0觀看次
A- A+


撰文/陳美羿;攝影/楊國華

「學思會」學術研討會結束後,與會一行人在會客室和上人見面座談。

聽取大家的報告之後,上人從家庭主婦的五毛錢善款談起,第一個個案之後,因為第二個個案,建立追蹤(複查)制度......

「社會就是我的研究室!」上人早年親自訪視,發現問題,許多家庭因病而貧;因而成立義診所,到最後建院。

因為醫院而成立各級學校......九二一大地震後,勾選援建的學校,數量多達五十多所,又都是規模大的學校。

「大學校我們不做,誰來做?」上人說:「錢在哪裡?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信己無私、信人有愛。」

建築師畫了圖還不夠,必須做出模型。上人說,我要的是「千年不倒」的學校。

世界上各國慈濟都有令人激賞的故事,緬甸的米撲滿,就是「窮人幫助窮人」的美談。

上人還說,我皈依了印順導師,其實在師父身邊的日子不多,但是在老人家晚年,因為我們有醫院,所以師父留在花蓮安養,才得以隨侍盡孝。

十一年前(2010年7月23),天文界給一顆新發現的行星命名為「慈濟」。慈濟從全球做到宇宙,這是何等的殊榮。上人面對丘昌泰和劉康慧兩位教授,細數慈濟點點滴滴,藥石板聲響起,還意猶未盡......

~~~

看到今天上人的「細說慈濟」,想到二十幾年前,何國慶師兄帶文壇才子高信疆來見上人的情景。

那天上人也是對著高信疆「細說從前」,從出家、一攤血、克難慈濟功德會......而且上人全程是用「國語」講的,這實在太難得了。

我拿出隨身攜帶的錄音機,放在一旁側錄。錄著錄者,它不動了,原來沒電了。一時找不到電池更換,也只能傻眼、哀嘆。

休息時,何國慶把我介紹給高信疆。我跟高信疆說:「進了慈濟,我很後悔。」

此話一出,果然引起高信疆注意,問我為什麼?

「一九六六年,上人創辦克難慈濟功德會,我就在花蓮師範學校就讀,學校距離精舍只有八公里,三年住校讀書,上人近在咫尺,卻沒有因緣認識。」我說:「是我福報不夠,慢了二十年才進來,所以後悔莫及。」

高信疆聽了,也說:「今天見了上人,我也很後悔。」

原來很多年前,他是中國時報副刊主編,熾手可熱的文壇名人。「有人向我介紹慈濟,說可以報導,被我拒絕了。因為當時不了解慈濟,以為不過就是個廟吧!我們不談宗教。」

上人一席話,高信疆深深「後悔」了,帶了很多很多海內外的作家、媒體人到精舍,一時間,慈濟被大篇幅報導,感動了台灣社會。

之後,高信疆辭去中時晚報社長的職務,專心投入慈濟,最大的貢獻是編輯了「靜思語」。「靜思語」發行歷久不衰,還翻譯成二十多國文字,躍登國際的暢銷書,影響至鉅。

高信疆和我相處不多,但是曾經給我許多指導。我給他看我從十二歲開始投稿的文章,他給我很多鼓勵。

「進入慈濟之後,慈濟就是我唯一的題材,再也沒時間寫其他的文稿。」我說。

當時我已經出版了單行本「微塵心蓮」,高信疆看了我寫何國慶那篇,大為驚訝,說:「寫得活靈活現,寫得真好啊!應該投稿給中時副刊。」

他全本看完,標記了幾處不宜的地方,耐心指導我。我感動至極,私底下在心裡敬拜他是我的「恩師」!

高老師後來去了中國大陸,再回來台灣,我和碧珠(德清師父),還有慧萍都曾去探望他。後來老師生病了,2009年過世。

記得告別式那天,我特地留下來瞻仰遺容。因為眼裡都是淚水,無法看清老師面容,只覺得他好瘦好瘦。

老師過世已經十多年了,我深深的感激他、懷念他。因為他不厭其煩的對後輩細心指導;我也承襲他的精神,對喜愛寫作,有肯學習的志工,我也會耐心跟他們「共修」。

但願高老師在天之靈,能夠看見我的努力,並且接受我對他的感恩。(2021.2.20)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