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德澡
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一念善心要做一件好事,必定有貴人相助。隨師全省行腳的心願,終於在2007年12月2日實現。
11月30日,白天到台中分院健檢,晚上參加中區人文真善美合心和氣月會,回到家已是十點半。上網時,映入眼簾的是德惇師父給我的「隨師行腳行程表」和注意事項。頓時間,彷彿全身的細胞都雀躍地唱起歌來:「這是真的嗎?這是真的嗎?我怎麼這麼幸運!」
守好規矩
回到心靈故鄉,不再只是責任的承擔與心靈的充電,而是以「放空心、歸零」的態度增廣見聞,貼近上人的慈悲智慧。(攝影:吳明土)
帶著笑容的父母親叮嚀我要珍惜如此難得的因緣,「一切要守好規矩。」12月1日中午,父親一邊交代,一邊搶著把行李提到門外;母親也一再叮囑:「最近天氣多變化,要多帶些衣服。」我懷著滿滿的祝福和感動,坐上哥哥開的專車,直達台中火車站。
以前回到心靈故鄉,無論是擔任慈院志工、精舍迴廊增建勤務,或投入花蓮大大小小的營隊,都是責任的承擔、心靈的充電,更是使命的傳承。而這一次,則抱著「放空心、歸零」的態度,希望增廣見聞,了解各區慈濟人如何以生命行經,更期待汲取上人慈悲智慧的法水,貼緊上人的心。
感恩德惇師父
遠遠望見阮義忠師兄和袁瑤瑤師姊,心想:「跟著他們就對了。」(攝影:李彥賢)
心靈故鄉近了,我的心更篤定踏實。一下火車,遠遠望見兩位「藍天白雲」的身影,那是《慈濟》月刊「上人行腳」專欄的作者阮義忠師兄和袁瑤瑤師姊,心想:「跟著他們就對了。」瑤瑤的經驗分享也消除了我的緊張:「大家怎麼做,你就跟著做。」
在往精舍的車上,敬愛的德惇師父來電關心:「你到哪裡了?」
「和瑤瑤老師他們正往精舍的路上。」
「記得到餐廳用餐和到知客室安單。」
「好,感恩德惇師父。」我心中充滿無限的溫暖和感恩。
心靈寶藏
台東地區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志工無不浸潤在喜悅中。(攝影:許榮輝)
「今天(12月2日)我要出門行腳了。」上人在《靜思晨語》時殷殷叮嚀精舍師父:「要以『感恩心』傳法脈、弘宗門;精舍是法脈宗門的指標,而真正的推動者是所有慈濟人。要以最虔誠的心感恩、尊重、愛任何人事物,更要時時顧好自己的心。」
全省第一場2007歲末祝福暨慈誠委員授證典禮,即將於下午在台東啟動。分秒不空過的上人,仍親自主持志工早會。隨師人員在車上等候時,德宣師父特別提醒潘曉姸師姊和我:「多觀察上人小細微的動作和關懷。」
上人將出門行腳,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在外為上人送駕。(攝影:阮義忠)
對上人而言,才早上八點半,就像過了大半天。自清晨三點半起床,上人已處理眾多事務,看了諸多眾生相,聆聽許多眾生音,更結了許多的好緣。
此時,精舍師父暫時放下手邊工作,身著海青於大殿前列隊送駕;精舍同仁和常住志工雙手合掌,依依不捨地向上人及隨師人員道再見。
「我們會把『家』顧好。」一位資深志工說:「上人,要保重喔!」
揮舞著手,感動與感恩交集,心中的熱意湧上眼眶。這股熱,將在十七天的隨師行中,化為我的心靈寶藏。
(2007年12月2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