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德澡
證嚴上人曾說:「會說話、會寫字,就會寫文章。」上人鼓勵人人都是人文真善美志工,「人文真善美所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為後代的法華著述。」而「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立藏經」,這是上人對人人的期許,我深刻聽進心裡,也一直努力朝著這個方向盡心力。
上人鼓勵人人都是人文真善美志工,而「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立藏經」,是上人對人人的期許。(攝影:柏傳琦)
「為別人寫歷史的人,其本身就是歷史。」出家前,我曾是慈濟中區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在社區寫了三百多篇文稿,見證慈濟的歷史足跡與社會脈動。感恩陳美羿老師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教導寫作技巧;感恩前中區人文真善美合心窗口陳彩招師姊給我機會磨筆功;感恩卓雲師兄常常幫我潤稿,美化篇章;感恩李玲師姊的讚美,讓我愈寫愈有力;感恩楊玉秀師姊教我文書處理及檔案、海報製作;感恩大中區人文真善美團隊的培育,及諸多善知識的引導。讓我從不會學到會,共同為慈濟留下真善美的篇章,讓自己從「不可能」成為「可能」,與不一樣的心靈風光。
2008年1月20日,德澡師父回到靜思精舍依止證嚴上人修行,也依著上人的期許,將生活所見所聞所感化為文字,為精舍留下最真實的記錄。(攝影:游濬紘)
二〇〇八年元月二十日,我回到靜思精舍依止證嚴上人修行,也依著上人「人人都是人文真善美」的期許,將生活所見所聞所感化為文字,為精舍的一人、一景,一事、一物,一草、一木,留下最真實的記錄,也見證精舍一甲子以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靜思家風」。
一晃眼,十七年過去了,盤點生活點滴,我寫了上百篇文稿,記錄聞法心得及精舍出坡作務等。聞法是修行的大事,也是我寫作靈感的泉源;身體力行是理事圓融的祕訣,也是我寫作的催化劑、生命力。
「把證嚴上人的法拿出來用」,是自己成為自己貴人的法寶,及淡化煩惱、洗滌習氣的處方箋;妙法善用,就能成為自己待人處事的靈方妙藥。(攝影:陳靜惠)
感恩證嚴上人天天法水的澆灌,讓我從行經的過程中,體會佛法的義理;在「以事顯理,以理啟事」的轉化中,漸漸理解上人所說法的妙用。「四神湯」是一帖法藥,讓我在少欲中,體會「知足」的快樂;在學習事理圓融中,領受「感恩」的智慧;在轉念中,獲得「善解」的歡喜;在輕安自在中,感受「包容」的慈悲。
「把證嚴上人的法拿出來用」,是自己成為自己貴人的法寶,及淡化煩惱、洗滌習氣的處方箋;妙法善用,就能成為自己待人處事的靈方妙藥。逾十七年所寫下的篇章,感恩慧命導師證嚴上人的法,像細細涓流注入我的每個細胞,日日累積,成為我慧命的養分;日日淨化,滋潤我乾燥的心靈。也希望透過文字無聲的力量,能引起共鳴,讓大家在修行的路上有所改變與成長。
〈抹香末,淨心境〉是德澡師父與讀者的首次心靈相遇,文中融合證嚴上人的法與自身生活體悟,具代表性與啟發性,為其寫作注入強大動力。(攝影:黃筱哲)
二〇一六年,《慈濟月刊》開闢了「靜思精舍生活禪」專欄,〈抹香末,淨心境〉一文,是我與讀者首次的心靈相會;此文將證嚴上人的法與自己的生活體會結合,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也為自己的寫作注入一股強心劑。只要生活中有所體會為文,月刊都不吝給我機會與鼓勵,讓篇篇的心得陸續與讀者分享。
感恩月刊副總編輯呂祥芳師姊、編輯李秀玲師姊,為我潤稿,求真求實,就是為了好還要更好,讓篇篇都能成為讀者的心靈饗宴。這種求好心切、專業的態度,讓我非常感動也受益良多,也深感為慈濟留史、為精舍留足跡是自己責無旁貸的使命。
也感恩《靜思園地》網路平臺的慈拓師姊及編輯團隊,將我未刊登及已刊登於月刊的文稿,逐一編輯成《法在日常》專欄,並加上令人有感的照片,將百餘篇生活點滴與讀者結緣。
《法在日常妙用中》結集了四十五篇文稿,希望將「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真實之路,成為檀施會讀者的心靈妙用。(圖片來源:釋德澡提供)
感恩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相助,結集了四十五篇文稿付梓為《法在日常妙用中》一書,希望將「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真實之路,成為檀施會讀者的心靈妙用。
證嚴上人的法簡單樸實,平易近人,非常生活化,「原來法就在生活」,這是我以前無法透徹的。之前我對有些佛學名相是一知半解,但透過事相的體會,就容易了解。就像「煩惱成菩提」這抽象的名相,乃透過拔草的過程,讓我體悟雜草並非菜的殺手,好好利用與共生,雜草也能成為菜的資糧;而苦與煩惱亦復如是,只要我們善解、超越,這個苦與煩惱反而成為我們慧命的營養素,讓我們超越煩惱成菩提,慧命增長,化為成佛的道糧。
德澡師父希望透過文字無遠弗屆的力量,將上人的法傳到世界各角落,讓世人法法相傳,膚慰人心,並洗滌人人心中的垢穢,淨化己心也淨化他人,轉化利他。(攝影:徐郁茜)
這一路走來,我的心念單純,希望能為精舍的人事物寫下藏經。這四十五篇文章,都是精舍每一分子心靈風光的寫照;也希望透過文字無遠弗屆的力量,將上人的法傳到世界各角落,讓世人都知道,法法相傳,膚慰人心,並洗滌人人心中的垢穢,淨化己心也淨化他人,轉化利他。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做,就是最有力的真實道。做你所說,說你所做;如是我聞,如是我做,如是我感,如是我寫。聞法、說法、傳法、行法,就是入真實道的明燈,引領我們在菩薩道前行,航向成佛的彼岸。
德澡師父曾向證嚴上人說,「我願意荷擔如來法藏,願意荷擔上人法藏。」相信這顆「我願意」的初發種子,歷劫不壞。(攝影:謝枝祥)
《法華經.見寶塔品》中,佛陀感嘆化緣將盡,急於「募持經人」,徵問大家:「有誰願意來弘宣廣化《法華經》?」「到底有幾個人願意來承擔責任?」
佛陀殷切,募心募人。誰能體解佛心?證嚴上人相信自己在當時曾經向佛發心立願:「若我自己,應該有說:『佛啊,我願意!』」上人數度哽咽述說佛陀「為法求人」的迫切,其實這也是上人最殷切的心聲,聲聲呼喚「有誰願意承擔」。
憶念「我願意」的本願,本願不忘,這是一條勇於承擔、荷擔法藏的誓願之路。我相信自己在生世流轉中,也曾向證嚴上人說,「我願意荷擔如來法藏,願意荷擔上人法藏。」「我願意!我願意承擔」,就是我生生世世的本願。相信這顆「我願意」的初發種子,歷劫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