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釋德(木雨)|整理.曾千瑜、魏玉縣、編輯組
2025年7月6日,丹娜絲颱風以罕見路徑從嘉義布袋登陸,造成臺灣南部重大災情。慈濟志工迅速展開行動,提供熱食、慰問金及生活物資,並協助災民修復損壞房屋。南部地區農業損失慘重,志工們也投入果園清理與災區復原。
眾志成城,關懷不缺席
颱風丹娜絲深夜在嘉義布袋登陸,民眾家的儲物間屋頂被吹落驚愕不已。(攝影:張小娟)
許多新聞媒體指出,丹娜絲颱風是一百二十年來首次從嘉義布袋登陸。回顧過去的經驗,颱風多半從花蓮、臺東或宜蘭一帶登陸,一旦進入陸地,若迎面撞上「護國神山」──中央山脈,高聳的山勢往往會破壞颱風的結構。
早在上人出門行腳前,氣象單位便發布了颱風警報。即使當時颱風還遠在天邊,上人便不斷叮嚀我們要及早做好防颱準備。平日,上人也常提醒大家,面對四大不調,要落實減災、防災,最根本的還是人心的淨化。
自丹娜絲颱風登陸以來,災情不斷傳出,當災情稍見穩定、風雨漸歇,上人便立刻發出慰問信,慈濟人也隨即趕製,並挨家挨戶送上祝福信。
丹娜絲颱風挾帶強風豪雨重創臺南沿海,善化聯絡處志工責無旁貸,接力準備熱食,溫暖受災鄉親。(攝影:王永周)
災後,熱食是最迫切的需求,師兄師姊們馬上動員,眾志成城。平常我們不會準備那麼多食材,但在這關鍵時刻,志工們紛紛伸出援手,你家有些米,或有些什麼菜,大家趕緊集合起來,煮出熱騰騰的飯菜;就這樣,短時間內供應了好幾千份。
據統計,這次颱風在全台造成將近二千五百支電桿倒斷,臺電立即動員各區處人力,日以繼夜不停地搶修;對於這些在第一線努力的臺電人員,上人也時時懷抱感恩。面對繁重任務,他們常常直到傍晚才能輪流吃便當,甚至無法好好休息。「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上人常說我們要有感恩心,感恩有我、有你,有我們能夠攜手幫助他人,也要感恩所有默默付出的人。
臺南慈濟志工前往感謝台電第一線搶修工班,當面致上最誠摯的感恩。(攝影:吳雅惠)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
2024年,康芮颱風肆虐,靜思精舍也難以倖免,樹木被連根拔起,屋瓦遭強風吹掀,損害嚴重。正因親身經歷過如此災情,我對這次風災深有所感,更加覺得我們應該投入更多的付出。
據初步統計,此次丹娜絲颱風造成約六千戶房屋屋瓦整片掀開,災後修復之路,漫長且艱辛。風災過後,柚子園落果成堆,宛如「柚子山」;校園內的樹木也倒成一片。倒塌的樹木重量驚人,若非眾人合力,根本難以搬動,感恩顏博文執行長與多位清修士,他們第一時間透過網路號召青年志工參與清理行動。
嘉義縣義竹鄉東榮村部分民宅屋頂遭強風吹毀,災後景象怵目驚心。(攝影:蕭智嘉)
如果說,在醫院裡最美的笑容,是病人的笑容;那麼,在災難現場,最動人的便是災民的笑容。在安心家訪的過程中,志工帶著上人的慰問信、祝福禮與急難救助金,透過實地訪視,可以更清楚掌握災區的實際需要。許多房屋的屋頂一時半刻無法修補,帆布成了最快速的方式;雖然只是一張塑膠帆布,卻得仰賴擁有帆布的人提供,再由具備專業技術的人協助架設,其他師兄師姊則在一旁張羅。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哪怕是一點點的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鄰近臺南、嘉義的大林慈院與臺中慈院,也一同投入支援。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特別貼心,親自帶領醫護人員前往並協助整理印順導師昔日的道場──妙雲蘭若。大林慈濟醫院的賴寧生院長同樣令人感佩,當他得知有病人的家園遭受風災影響,便親自前往關懷與訪視。即使災民們不便出門,醫生仍主動到府往診,讓人感到好溫馨。
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親領醫護團隊,前往整理印順導師昔日道場──妙雲蘭若。(圖片來源: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四大不調,人心淨化
2025年7月8日,上人在開示中提出幾個重點:天災既已發生,感嘆也沒有用,平常就要淨化人心。當他人有需要,慈濟人應及時伸出援手,以愛與同理心行菩薩道。我們要共同來關懷、感恩、疼惜鄉親,一碗熱騰騰的熱食,就是一分溫暖;一句「我們來了」,便足以讓人安心。
上人指出,亂「氣」象導致四大不調,所以我們要調和自心之氣,也就是人心淨化。那麼,人心如何淨化?上人教導我們,要對大自然懷抱謙卑,學習與天地共存、順應天時、疼惜萬物。最近上人講述《法華經 如來神力品》時提到,若我們的心能夠柔軟,即使未曾親身經歷苦難,也能體會他人之苦;哪怕遠在天邊的國家,如非洲、印度,他們的苦難,我們也應設身處地去理解,這才是真正的「神通」。
當他人有需要,慈濟人應及時伸出援手,一碗熱騰騰的熱食,就是一分溫暖;一句「我們來了」,便足以讓人安心。(攝影:林俊賢)
我們不能把這次風災視為偶發的天災,好像只是百年一遇的特殊現象。我們應該要反省,氣象紊亂、生態平衡的警訊,是大地的反撲。當前極端氣候與天災的發生頻率,往往難以預測,而這一切,都與人類長期破壞生態平衡息息相關。面對這些苦難與無常,我們更要努力安定人心,讓自己的慧命持續成長;以戒慎虔誠,敬畏天地,虔誠的心,好好善待天地萬物。
淨化人心,其實可以從一件最簡單的事做起,那就是從茹素開始。歸根究柢,為什麼上人一再呼籲「淨化人心」,關鍵就在於此。
莫做最後斷種人
抽掉一根火柴,火勢即止;接續一分善念,愛就不斷延續。(圖片來源:擷取自釋德(木雨)簡報)
想像有一排火柴一字排開,只要點燃第一根,火勢就會一根接一根地延燒下去。這時候要怎麼阻止火繼續燒?只要抽掉其中一根,火就不會再蔓延。同樣地,一件好事若不斷傳承,善的力量便能延續;但如果你是那唯一退縮的人,這股善的力量就可能因此中斷,無法繼續傳承,所以我們要學習進退自如。
《高僧傳》中記載,智者大師的師父曾對他說:「莫做最後斷種人。」意思是佛法要代代相傳,不要到了他這裡就中斷,讓後人無法聽聞佛法。上人的法這麼好,慈濟的法這麼好,我們更應該勇敢傳承,不是自己受用。
災區有許多慈濟人在現場付出,我們雖然身在這裡,做著該做的事,但心裡無時無刻掛念著災區的復原進度是否順利進行。(攝影:張小娟)
白居易在《夜雨》中寫道:「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這首詩很美,也很貼近我們此刻的心情。災區有許多慈濟人在現場付出,我們雖然身在這裡,做該做的事,但心裡無時無刻掛念著災區復原進度是否順利?
上人會帶領大家朝著正向的方向前進,也一定會把災區重建得很好。我們要安心地接受分派,踏實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把握當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錢可以再賺,但災區的復原,卻需要大家集中起來,讓我們一起為災區送上最真誠的祝福。
(整理自2025年7月14日志工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