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月11日
地點:高雄靜思堂
撰文/紀孟賢;攝影/陳靜惠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為何這麼說?因為浪子回頭太難了,難在何處?難在家人、社會無法善解、包容,致使這些想要回頭的人,只好尋找同溫層的人再度沉淪。
身為更生人,再度回到社會,回到人群,要付出的努力是一般人的千百倍。
鐘烱元是一位更生人,但他秉持著上人的法,以樂觀的心,坦然面對人群。因為他深知「成長是來自不斷的磨練」,人生的路很長,不怕慢只怕站;只要有心就有力,終究可以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服刑期間,鍾烱元有因緣接觸到《慈悲三昧水懺》,又因為入經藏,知道行孝行善是人生不能等的必修課程。在得知母親病重時,他發願茹素為母親祈福,神奇的是,母親竟然多活了三年。當下他意識到了,菩薩是藉由他的母親來示現,而茹素行善是他未來人生必然要走的路。
2013年出獄前,有因緣參與徐雲彩師姊及蔡美惠師姊在屏東監獄開辦的靜思語讀書會;也因為這樣才讓鍾烱元深刻領悟不能再當受刑菩薩,而是要走慈濟菩薩道,學做人間活菩薩。
鍾烱元出獄後,由楊九如師兄輔導他在家鄉開了一間豆花店,也開啟了未來光明的人生大道。
烱元師兄為什麼會這麼認同慈濟?因為在獄中他聽到上人說:「這世上沒有壞人,只有做錯事的人。」因此他感受到上人是一位慈悲的人,慈濟是一個美善的團體。他發願出監後一定要跟著上人的腳步來行善。
從此以後,他帶著上人的法,行走在各校園與監獄中,用自身的故事與大家分享;希望尚未犯錯的人可以及時回頭,已犯錯的人可以及時懺悔,遠離如地獄般痛苦的深淵,不再輪迴!
屏東有位受刑人在聽了烱元師兄的分享後深受感動,下定決心要跟著他做慈濟,行菩薩道。就在他出獄的當天,他告訴前來接他的姊姊說:「我要去花蓮跟著上人的腳步。」姊姊說:「你頭殼壞了,這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人?」他很肯定的說:「有,慈濟人」。在眾人的協助下,他回到了花蓮,目前已有份穩定的工作。
孟子說:「人性本善。」獄中的受刑人因為長期缺愛,心靈是貧瘠的,要如何才能將深藏在他們內心的善念激發出來呢?
2018年3月,因為烱元師兄的提議,戒治所開辦了讀書會,藉由正能量的靜思語來淨化受刑人心靈,改變他們的觀念。受刑人與更生人經由讀書會的分享與引導,給與甚多正向的回應。
除了大班上課,也藉由個別輔導,發現受刑人潛藏的能力。有一位受刑人具有繪畫的天賦,所畫的作品色彩亮麗,富含寓意。
上人看了甚為讚嘆歡喜,「他們雖然沒有讀什麼書,但是可以寫出很美的字,畫出很漂亮的畫。」人生,只要生命中的貴人,可以指引一條正確的路,儘管一時的迷思,將來還是可以發光的。
烱元師兄出獄至今,一直投入社會公益,幫助了許多受刑人及更生人,因而於2020年11月獲頒觀護協會的「總統旭青獎」。
趁著上人行腳到高雄的因緣,他將獎盃跪呈上人,他說這個獎全是因為上人的教誨。
「迷途知返,在那個地方,把守住那個地獄門,不要再讓人進去了」,上人看著獎盃,撫摸著獎盃上的「鑽石」造型裝飾,以甚為欣慰、歡喜的口吻說:「很高興你送給我很大的禮物。」
生命有價值,要朝著生命價值精進,上人勉勵大家:「剛剛看到了給我一個這麼大的『鑽石』,光亮閃光,真的很不簡單,所以說來曾經迷失,但是將來發光發亮,當然最好就是讓孩子都可以了解善惡分明。不過也要有一群曾經走錯路,錯了,回過頭來教誨他們,讓他們理解迷失過後的掙扎,那樣的苦,這都是也可以做人生命中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