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月8日
地點:高雄靜思堂
撰文/紀孟賢;攝影/陳友朋
「靜思語」是可以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燈,若能將之實踐在日常生活中,一句好話可以影響一輩子,可以使人生的方向不偏差。
2017年慈濟靜思書軒發起「靜思智慧語 好話遍寰宇──看見希望綻放」計畫,期望結合各界的愛心,讓「靜思閱讀書軒」走入校園,透過空間營造,孩子與老師都能夠貼近閱讀,擴大他們的視野,從閱讀中得到滋養和安慰。自2017年8月第1間靜思閱讀書軒於屏東縣高泰國中誕生,迄今已設立150間,最遠甚至到達外島的綠島、蘭嶼、小琉球。
藉由上人行腳到高雄,近20位的中小學校長抱著感恩的心,前來感恩上人。感恩上人對教育的重視,讓他們擁有了一處布置典雅,藏書豐富的閱讀及多功能使用空間。諸位校長並就「靜思閱讀書軒」進駐校園後,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娓娓道來,與上人分享。其中明陽中學校長的分享,很是觸動人心。
明陽中學是由教育部、法務部成立的少年矯治學校。設校的宗旨在使一時迷途的少年得以繼續求學,獲得正規教育的機會,進而改正不好的脾性,走上正途。
進入明陽中學的孩子,必須遵守學校的規定,不得使用手機、網路,所以他們的資訊是封閉的。為了讓孩子能具備多一點的人文素養,唯有充實圖書館的藏書,給學生有更多的選擇,讓學生廣為閱讀並徜徉在學海中。
2019年「靜思閱讀書軒」走入明陽中學的校園,希望藉由好書,可以改變孩子,翻轉人生。
然而,現代的孩子普遍不喜歡閱讀,該校為了讓孩子能多閱讀,在靜思閱讀書軒進行了「補救教學」來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淨化心靈,提昇品德,增長知識,以利人群。
在眾多的書籍中最受學生青睞的是「靜思語」。
老師好奇的問學生:「為什麼喜歡閱讀靜思語」。
學生回答:「做流氓,也是需要文化的」。
這句話聽似戲謔,卻也看到了希望。因為能說出這番話的孩子是聰明的,雖然他們也許不清楚什麼是「文化」,但是一顆向上,想要得到肯定、認同的心,是明確的。
孩子的行為會偏差,往往都是因為缺「愛」所造成的。
要如何透過教育,讓孩子潛移默化而有所改變呢?如何讓他們的未來可以遠離人間地獄而走上光明大道呢?
多位校長迴響了靜思語的教學,確實改變了許多孩子的脾性;不僅學校打架的事件減少了,還讓許多老師的心變柔軟了。
上人說:靜思語使用的是一般的語言,很平常的,它真的是可以淨化心靈的法水。
上人非常重視教育。因為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給人帶來希望,並翻轉人生,所以總是不遺餘力的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二○一五年初,慈濟與土耳其蘇丹加濟市政府、敘利亞難民教師合作成立「滿納海難民學校」,讓敘利亞難民的孩子接受教育,陶冶心性。因為,上人說:帶著仇恨的孩子,將來長大很有可能就是身上綁著炸彈去炸人的人。(「滿納海難民學校」現已更名為「滿納海國際學校」,於2018 年11月26日揭牌啟用)
「愛」是可以柔軟人心,化解仇恨的。「愛」從何而來?從良善的教育而來。所以上人總是耳提面命一再的叮嚀,期望教育能深耕,將愛的種子,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上人還說:大時代變了,許多的父母忙於事務,寵溺孩子,疏於管教,致使孩子養成了許多惡習。因此,老師想要教好孩子,就難上加難!
然而,老師的天職就是要教育好學生,為社會造福。這是身為老師的大功課。不過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其實教育就是社會事,大家都無法避免,所以社會人士,教育界、老師們都應當盡心盡力來做,用各種的方法來引導,來教化。讓每一位孩子的未來都能走在康莊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