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脈相傳 慧命導師

0觀看次
A- A+

分享.釋德劭|整理.黃金英、彭鳳英、編輯組

今年(2025年),是印順導師圓寂二十周年,雖然導師色身遠去,但精神和思想,仍常駐我心,不時緬懷追思這一代高僧。身處在靜思精舍僧團的我們,有著印順導師與上人這麼殊勝的師徒法緣,願人人傳承人間佛教的理念。

傳承師志 行入人群

上人秉持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教誨,落實慈濟四大八法,體現「淨心第一,利他為上」,並勉勵弟子「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攝影:詹進德)

印順導師勉勵上人──「為佛教,為眾生」,這六個字也就成為慈濟志業的核心信念。而慈濟如何落實「人間佛教」理念,進而開展法脈宗門,傳承與慧命延續的意義?

上人秉持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師訓,拳拳服膺,從思想到實踐,落實在慈濟四大八法裡,處處體現導師的叮嚀「淨心第一 利他為上」;而上人也祈願弟子們都能夠「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上人為《印順導師略傳》作序,文中有言:「吾師對大乘教義之弘揚不遺餘力,不僅強調『理入』,更強調『行入』」足見上人特別重視實踐,這正是上人孜孜於慈善志業的精神助力。

印順導師強調「佛在人間成」,提倡在人間修行與實踐佛法,奠定人間佛教的思想基礎。(攝影:張如容)

印順導師一念「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是「為佛教,為眾生」的根本精神;人間佛教,正是從這分悲心出發。上人讚頌師公,為近代佛教界破除迷思,是黑暗惡濁世界中照耀引路的智者,點亮人間佛教的明燈,堪稱「人間導師」。導師強調在人間修行、弘揚佛法,因為佛在人間成。

《阿含經》所載:「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印順導師發願,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的正覺之音獻身。修行者若離開了人間,又如何能夠修行呢?導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並非只是打坐拜懺,而是鼓勵人人發菩提心、行六度,從信願中啟發慈悲心,從眾生苦難中引發悲憫心,甚至盡己之力在人群中行利他之事;而這也正是慈濟志業落實「人間佛教」理念的體現。

以法為師 以願行道

1963年2月,上人赴台北求受三壇大戒,因緣皈依印順導師慈座,獲賜法名「證嚴」,字「慧璋」,承師訓:「為佛教,為眾生」。(攝影:蕭嘉明)

上人於「慧日講堂」皈依印順導師時,導師為上人開示:「你我師徒因緣殊勝,要記住『為佛教,為眾生』。」這六個字,成為上人一生盡形壽、獻身命做慈濟、推動人間佛教的一股力量,並發願這輩子做不完,來生還要再繼續。

當年,印順導師曾至靜思精舍小住,並囑咐上人:「你要把身體照顧好,身體不顧好,怎麼做慈濟呢?」上人回應道:「我不擔心自己的身體,倒是擔心如何讓慈濟的慧命永存。我想要找一個能夠持續救人的方法。」印順導師聽後便問:「世間有這麼好的事嗎?」上人表示想要蓋醫院,因為醫院能救人,即使他不在了,仍然可以繼續發揮救人的功能。

印順導師(右二)雖憂心弟子證嚴法師(左一)體力孱弱難承重任,仍全力支持籌建醫院。圖為導師出席慈濟醫院第二次動土典禮。(1984/4/24;攝影:林瑛琚)

印順導師在精神上給予上人深厚的支持,並在《慈濟》月刊創刊號中,親筆寫下期許:「體佛陀之悲懷,追大士之芳蹤」,號召十方善信加入功德會濟貧救苦,給予上人最大的支持。

印順導師支持上人推動建院,在花蓮慈濟醫院動工時,導師主持動土;醫院於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啟用,大廳鐫刻著導師撰寫的紀念碑文:「非堅定之毅力,無以克難艱巨之事功;有慈悲益物之真誠,乃能成濟世利人之志業。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經多年之籌建,於今沛焉有成,為東部地區醫療服務之重鎮者,乃證嚴法師本其悲憫之心、勇健之行,感召諸方,集一切善緣有以成之也。」

送別人間導師

2005年4月20日為印順導師百歲嵩壽誕辰,眾人齊聚花蓮靜思堂祝賀嵩壽,並舉辦「法影一世紀——印順導師百歲嵩壽展」。(2005/04/26;攝影:陳怡君)

2005年4月20日,是印順導師百歲嵩壽誕辰,當日大家在靜思堂為導師舉辦嵩壽祝壽。然而,因導師年事已高,身體機能逐漸衰退,當時雖已住院療養,健康狀況仍未好轉;5月20日,導師轉入加護病房持續接受照護。非常感恩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帶領醫療團隊日夜守護,盡心盡力地照顧導師。

2005年6月4日,印順導師圓寂。那天早上,上人主持完志工早會後,隨即趕赴醫院,親見導師在自己面前停止心跳。導師大體當日即送返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及弟子們依序瞻仰遺容。

「護靈移座大典」於慈濟大學追思堂舉行,八位醫師護蓋華縵,僧眾引領,在佛號聲中恭敬護送印順導師,場面莊嚴肅穆。(2005/06/06;攝影:蔡淑婉)

當天送導師法體入慈濟大學追思堂時,依照導師生前的囑咐,大眾齊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號,捨報後要讀誦《佛說無常經》,期勉弟子們能夠體悟世間無常的意義。

2005年6月6日清晨六點,「護靈移座大典」於慈濟大學追思堂舉行,由林欣榮院長與其他七位醫師,一起為導師護蓋華縵,由真華法師、印海長老與法藏法師引領,在莊嚴的佛號聲中,恭敬護送印順導師。

法脈永傳 燈燈相續

印順導師圓寂更衣後,右手自然滑落身側,彷彿佛陀灑淨的姿態,讓上人深受震撼,堅信導師將乘願再來,膚慰人間。(攝影:葉秉倫)

當年印順導師圓寂更衣後,上人將導師的雙手輕舉交疊於腹部,左手已安穩地放著,但右手卻總是向身側滑下,那樣的姿態讓上人非常地震撼。上人說,這不就是佛陀灑淨圖中,佛陀一手持缽,一手灑淨,撫慰地球的形象嗎?上人確信導師會乘願再來人間、膚慰人間。

曾有人問起:印順導師對上人的影響為何?又應如何承續導師的精神呢?

上人說:「任何人都無法繼承他的精神,其學養無人能夠繼承,但是我敬愛我們的師公上人,就是我的師父,將佛陀精神研究得如此深徹,他點亮了每一位佛教徒心中的智慧之燈,我只是從他浩瀚智慧中汲取一點點的點滴,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而已。」

上人與導師法緣深厚,晚年親侍精舍盡展孝道。導師圓寂瞬間,雖萬分不捨,上人堅信其已乘願再來,法緣永續。(圖片來源:花蓮本會提供)

上人與印順導師之間,有著殊勝的法緣,表面看似平淡,實則師徒情誼深厚。上人曾說,晚年導師住在精舍,讓他能夠盡心侍奉,展現孝道。導師圓寂前的數秒鐘,上人突然感覺到,師徒因深緣遠,忽焉在即;眼前這一瞬間是如此的貼近永恆,雖然萬分不捨,但導師發願生生世世再來人間,相信導師已乘願再來。

上人叮嚀:「我傳自於我的師父,你們傳自於師父,而從師父傳下來,這就叫做法脈。一個念頭就是一輩子,就是你我的一輩子,我們可以影響千秋百世。」

印順導師圓寂後,上人語重心長地說:「有印順導師,才有證嚴法師。我思我師,因為不斷地思念著導師,同時提醒著,要能夠負擔起延續慧命的責任。」靜思弟子世代傳承,靜思法脈永恆傳續,願我們人人一起法脈相傳,燈燈相續。

(整理自2025年5月5日志工早會)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