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清香
視力幾近全盲的鄭梅合師姊(左二),由兒子(左一)與女兒(右二)陪同回到靜思精舍參加經行,兩人一左一右牽著她穩步向前。(攝影:黃淑美)
2025年4月25日,我排了一天休假回精舍參加經行兼文字紀錄。菜園旁長長的朝山經行隊伍中,有位視力幾乎看不見的師姊,她的兒女分別站在兩側,牽著她往前走。同行的法親鼓勵我記錄這對母子,並在回臺北的火車上,和他們有段溫馨互動。
朝山,是慈濟周年慶最殊勝的活動,所有慈濟人莫不乘此機緣回到心靈故鄉,向上人祝壽。但對視力幾乎看不見的鄭梅合而言,這一趟「回家」的路,卻盼了十多年。
「終於如願回來精舍,好歡喜。」現年八十七歲的鄭梅合,是國小退休老師,雙眼因視網膜病變,至今僅能感受到光影。因為視力不便,每每有回精舍的因緣,她總是擔心造成法親們的困擾而不敢報名。想回精舍的願,就這麼放在心中十多年。
鄭梅合師姊(左二)隨喜捐款,馳援緬甸地震災民。(攝影:李政明)
今年,同組的法親主動詢問鄭梅合:「周年慶經行,您想回精舍走走嗎?我可以陪伴。」法親的貼心,讓鄭梅合很開心。兒子毛先生得知媽媽想回精舍,就主動排休假陪伴同行,讓她更安心。
「爸爸不在了,我們只剩媽媽。只要她想去的地方,我們會努力排出時間陪她。」毛先生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
他接著說:「小時候,是媽媽照顧我們,牽著我們。現在,換我們回饋媽媽,照顧她。趁著媽媽還在,珍惜能陪伴的機會,不留下遺憾,比送任何有形的物品都還有意義。」
「他們都忙,能這樣陪我,真的很溫暖。」兒子及女兒一路陪伴經行,鄭梅合感受在心,母親節即將到來,對她而言,這是最棒的禮物。
長期薰法的鄭梅合師姊,雖眼盲卻心明,言談間洋溢著正向與溫暖。(攝影:廖進德)
當我寫完這天的紀錄,再度瀏覽照片時,看到兩位孩子牽著媽媽的照片,心中的感動依舊。
鄭梅合雖然因視覺受限,無法出門做慈濟,但在家依然精進聞法。她告訴我,最近正在「看」《出世心 入世行》這本書。我不禁好奇她是如何「看」?她說,自己找了專人讀給她聽,一邊聽,一邊想像畫面。所以,她是用「耳朵」看書的。
正因為長期薰法,鄭梅合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心路」卻格外清晰、明朗。在短短的採訪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她的正向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