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釋德澡|整理.吳碧華、彭鳳英、編輯組
佛種由誰來相續
佛法無人傳承,法就會斷絕;當上人漸趨年邁時,身為靜思弟子的我們也要體會上人的憂心──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由誰來續?(攝影:李彥緰)
〈信解品〉經文中提到:「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的「金銀珍寶」與「財物」,實為譬喻佛法的珍貴無比,如同無盡寶藏。佛陀擁有豐富的智慧與充足的法,如同倉庫盈溢,然而「自念老朽」則是佛陀感於自己化緣將近,而聲聞弟子根機尚未成熟。
佛法無人傳承,法就會斷絕;佛陀感嘆,未來的眾生中,有誰能延續佛種呢?而當上人漸趨年邁時,身為靜思弟子的我們也要體會上人的憂心──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由誰來續?
我們要將法一個個傳承下去,成為「道種」。這個「道」,就是佛道的道,就像一粒稻穀,能生十而百而千而萬,乃至無量。上人的智慧與法無比豐富,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運用與傳承,讓上人的法身慧命得以延續。
法要一個個傳承下去,成為無盡「道種」;如稻穀繁衍無量,唯有善用與傳承,才能讓上人的法身慧命得以延續。(攝影:陳美玲)
修行如初,恆持發心
2024年12月25日,上人在臺南靜思堂不慎跌倒。聽德融師父分享上人行腳返回精舍後,已無法跪下禮佛;禮佛之後,需有人攙扶才能緩慢起身。
德融師父曾勸上人:「師父,現在這樣子,是不是穿袈裟就好?」但上人仍每天堅持禮佛,如常穿著海青袈裟,這般如規如儀,就是虔誠恭敬佛法僧。這不禁讓我反思,自己是否仍抱持精進之心?是否修行如初?
上人已九十高齡,每日有禮佛才會用餐,這是一種心的精進。早期的五位長老師父──德慈、德昭、德融、德恩與德仰等師父也是以上人為典範,若沒有做早課,便不敢用餐。這樣的堅持,正因為早晚課是修行人的基本功課,是本分事。
傳承靜思家風,延續上人慧命
上人說:「我的力量來自弟子的精進。」因此我們要提起初發心,日日早課聞法,傳承上人精神。(攝影:張清和)
上人說,我的力量來自於弟子的精進,所以我們也要堅持精進再精進;不要躺在「大平林」裡面懈怠,要學習與傳承上人的精神,提起初發心,每天上早課,精進聞法。
融師父希望上人身行合一的修行典範,能啟發大家勇猛精進,精進如初。上人的法浩瀚如海,雖然現在無法升座,但大愛台在重播《法譬如水》,《靜思法隨妙蓮華》在YouTube也都可以看得到,我們要怎麼學習?如何來用?怎麼傳?都在自己的一念心,也唯有一代傳一代,才能永為道種。
上人有先天性心臟病,所以德融師父等人自從跟隨上人開始,為了能就近照顧,也為了保有那分警覺心,就睡在上人寮房的地板上。因為上人心臟病發作,多半是在黎明前的時刻,師父們便格外謹慎,六十年如一日。這不只是實質的照顧,更是尊師重道的具體展現。
靜思精舍常住師父自力耕生,勤作不懈,將靜思家風「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妙法融於日常。(攝影:蕭耀華)
而我們要如何傳承靜思家風?如何延續上人的慧命?靜思家風秉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更重視精進、孝順,以及克勤、克己、克難的精神,這都是我們必須謹守的根本,不能讓法脈斷絕在我們這一代。
「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是以殷勤,每憶其子。」在〈信解品〉中,須菩提等四大弟子非常懺悔,感念過去未曾真正領受佛陀所說的大法,如今自覺年歲漸長,深恐佛陀涅槃之後,若無人傳法,道將中斷,法將消滅。
法要如何住世?上人曾告訴我們,從凡夫地走向佛的境地,這條菩薩道非常漫長遙遠,而我們都只是新發意菩薩,剛踏上菩薩道而已。所以,這條菩薩道更需要我們繼續來開闊;要開闊菩薩道,唯有不斷地傳法、傳法,再傳法。上人拚著命,抽著氣也一定要為我們說法。雖然無法人人都像上人一樣,但聖嚴法師說過,只要有五十個人有上人的心志跟精神,我們一定做得到。
法脈相承,慧命不斷
上人期勉弟子「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矢志不移永保初發心,在慈濟菩薩道上精進再精進。(攝影:王煒傑)
「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憂慮。」在世俗的家庭中,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強調一定要傳宗接代。然而,佛法是一脈相承,每個人都有責任入法脈,正如上人在〈分別功德品〉中所言「師作徒傳」,也就是上人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即是所謂「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
這並非只是一句話,而是要身體力行,當下就是說法、傳法、行法的最佳時刻。我們學佛,不僅要自度,還要度人;若只求自度,僅僅自己解脫而已。真正的佛子,要讓一顆顆種子成長為無量種子,廣度眾生。
蔡岱霖(左一)與同修傅迪諾(右一)於2013年一同受證。面對重重考驗,蔡岱霖時憶上人慈示:「把心靈的財富帶給當地。」並以此自我惕勵、堅持向前。(攝影:江玉英)
就如志工蔡岱霖在莫山比克的行願之路,從最初的一人,發展到如今八千多位本土志工,這是如何做到的呢?蔡岱霖說,她只是聽上人的話,依上人的法不斷學習、精進。她常常自問:「上人如果在莫三比克,他會怎麼做呢?」蔡岱霖以誠以情,以直心信受奉行,守志奉道。
正因為有上人的法,才能在莫三比克找回與上人有緣的「黑珍珠」。這一切,都是因為上人的德。蔡岱霖堅定地跟隨上人的腳步,立願翻轉非洲,而我們只要深心信解,這條路就一定走得通。從一顆小小的種子,終將成就菩提成林。
願承師志,弘傳法脈
上人已在佛座下聞法修行,若我們也願意弘宗門、傳法脈,發心成為持經人、弘法人,才能真正讓上人莫憂慮。(攝影:游濬紘)
上人曾在〈見寶塔品〉中開示,當年佛陀為法求人,上人也虔誠發願:「佛啊!我願意。」二千五百多年前,甚至在大通智勝如來的道場,上人便與第十六位王子結緣。那時,上人已在佛座下聞法修行,我們今日才能有福再與上人結緣。
二○一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彰雲嘉區慈誠精進研習營」圓緣,上人曾開示:「『靜思」是我的慧命,靜思法脈還在人間,就是『我』還在。」如果我們也願意,弘宗門、傳法脈,發心成為持經人、弘法人,將佛陀的教法與上人的法傳到第五十代,人人成為上人的五十分之一的分身;我們傳續上人的法身慧命不斷,才是真正的讓上人莫憂慮。
(整理自2025年4月9日志工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