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釋德淨|整理.張玉蓮、楊美娜、梁麗妹、蔡藜旭、編輯組
花蓮慈濟醫院的薛俊仁主任曾分享,自從來到慈濟工作開始嘗試茹素,覺得非常歡喜。然而,他心中也產生了一些疑問──吃素雖然不食動物,但仍會食用蔬果與植物,這難道就不是殺生嗎?
為了釐清這個疑惑,他特地上網查資料,並在志工早會上分享。沒想到,此分享引起許多志工的關注,大家紛紛就此提出更多的疑問。
科學與醫學觀點下的素食選擇
植物會傳遞訊息並產生化學物質,但與動物的痛苦感受截然不同。(攝影:楊國華)
在薛俊仁主任的分享中,曾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植物有痛覺嗎?
事實上,這個議題已有許多科學報告提出說明,植物不像人類一樣擁有中樞神經系統,無法像人類或動物一樣感知疼痛。那麼,植物是如何知道葉子掉落或被砍伐呢?對此,葉綠舒教授在「CASE報科學」的頻道與網站上,曾發表一篇《植物有痛覺嗎?》一文,針對植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機制,做了詳細的解說。https://case.ntu.edu.tw/blog/?p=32965
許多研究團隊深入探討後發現,植物確實能「知道」自己受到了損傷或威脅,但至今尚無科學證據能證實植物具備「痛覺」的能力。此外,科學界也對所謂的「植物神經」進行大量研究,雖然植物會傳遞訊息,過程中產生化學物質去進行傳導,這種現象讓人覺得植物好像「有感覺」,但它與動物的神經系統所產生的痛苦感受截然不同。綜合目前的研究結果,科學主流的看法認為,植物不存在有意識體驗,也不具痛覺。
素食不僅能滿足營養需求,還有助於提升健康,優於長期食用大量葷食。(攝影:江柏緯)
從醫學界的角度來看,當前國際間漸漸推行素食,不管是美國營養與飲食協會、世界衛生組織,或是知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刺胳針》The Lancet),都提出了許多建議與看法。他們指出,只要進行妥善飲食規劃,素食適用於各類人群,包括孕婦、兒童、運動員,甚至體質較為虛弱的人;素食不僅可以滿足營養需求,身體狀況可能還會比長期食用大量葷食來得更健康。提倡減少肉類的攝入,除了有助於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也能對環境永續發展帶來正面的影響。
醫學界普遍建議,全植物飲食有助於改善身體健康狀況,但同時也針對素食的誤解提出說明。有些人雖然吃素,反而導致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通常是因為攝取過多的高脂肪與高糖分所造成,例如油炸或含糖量過高的食物。此外,加工類的素食產品,往往含有較高的鈉含量與各類添加物,長期大量食用,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酒肉穿腸過,羅剎心中坐
佛教提倡素食,核心在於不傷害有情眾生,並以此長養慈悲心。(攝影:李彥緰)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世間的眾生可分為「有情」與「無情」。所謂「有情眾生」,指的是具有意識、能思考、會起心動念,並能感受快樂與痛苦,例如人類、動物、昆蟲等;而「無情眾生」則沒有意識與感受,也不會造作,像是植物、礦物等自然物質。佛教提倡茹素,是為了長養慈悲心,不傷害任何有情眾生,這是佛教推廣素食最重要的核心理念。
《楞嚴經》中提到,即使一個人具備深厚的修行,有智慧、有禪定,但若執著於吃肉,無法放下殺生之行,就算擁有很大的福報,往生後會先成為鬼王,之後再輪迴至「三惡道」,承受生命的業果輪迴。若福德屬於中等的修行者,則會成為鬼帥、鬼神類的飛行夜叉;而福報較低者,即使有修行,仍可能墮為食人肉的鬼剎與羅剎。
吃肉會妨礙慈悲心的培養,斷絕菩提善根,並造下命債與肉債,最終無法逃避業果報應。(攝影:鄭春金)
吃肉會妨礙慈悲心的培養與斷絕菩提善根,更可能讓我們的心性變得冷漠。有句話叫做「酒肉穿腸過,羅剎心中坐」,意思是鬼剎已於心中悄然扎根,侵蝕善念與清淨本性。
食眾生肉會衍生造業的問題,因此命債、肉債終究無法逃避。命債,就是你要他的命,到時候你還是要還他的命。業果法則是平等對待的,並不會因為做了一件好事,而抵銷曾經犯下的惡行。
肉債指的是,有人會辯說:「我又沒有殺牠,菜市場賣的,我只是買來吃而已。」但是有哪隻動物會心甘情願地說:「來來來,你要殺我,你要來吃我,我要讓你吃。」沒有啊!每個眾生對自己的生命與肉體都是有所執著,所以當我們食用牠們的肉,即使不是親手宰殺,也已與牠們結下業緣。
養殖畜牧業vs生態環境
大量畜牧造成環境衝擊,氣候失衡導致極端天災。(攝影:蔡奇芳)
佛法中特別強調,食眾生肉是非常要不得的。現今由於工業化養殖的盛行,一個小時內便能宰殺數十甚至數百頭牲畜,也因為大量養殖,對地球環境帶來嚴重衝擊,加劇了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
此外,還牽涉到公共健康與衛生的問題。養殖業中抗生素與農藥的濫用,不僅造成環境汙染,許多原本存在於動物身上的病毒,現在也感染到人類,形成「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危機。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統計,在1960年至2011年的五十年間,全球耕地面積擴張了65%,但大多數被用於種植動物飼料。整體而言,全球超過70%的可耕農地都被畜牧業所用。
畜牧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4.5%,其中牛隻排放量高達65%,幾乎等同所有交通工具的總和。(攝影:林炎煌)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科學界研究指出,如果全球八十億人口都改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方式,地球將有能力額外再養活三十億人,等於幾乎可以多養一半的人口。倘若資源能好好利用,喚醒社會倫理,讓貧苦的人可以有更多的資源可用。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畜牧業每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約占人類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5%,這幾乎等同於全球所有交通工具加總的碳排放量。在這些二氧化碳中,有高達65%來自畜牧業的牛隻。而為了擴張畜牧用地,導致大量自然棲息地不斷遭到破壞,許多物種因此消失,嚴重威脅地球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
陳哲霖師兄介紹「水立方」暨環保議題,期許人人將環保精神深入社區。(攝影:李士彬)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全球約有30%的淡水資源被用在畜牧業上。陳哲霖師兄曾以「水立方」來說明地球水資源的分布:如果將地球上所有的水比喻成一千支寶特瓶,約有九百七十五支是海水,二十五支是淡水,在這二十五支中有十七支在南北極,其中又有七支是地下水,僅剩一支是地表水。
如此珍貴又有限的淡水資源,卻有將近30%用於畜牧業。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自己造作而來。從全球趨勢來看,各界其實都越來越支持茹素,但現實中,很多人仍守不了口欲,難以抗拒肉食的誘惑。
走出輪迴的起點
高僧大德認為,受精蛋不可食用,因其可孵化生命;無性蛋則視個人修持而定。(攝影:陳安俞)
回到現實層面,蛋、奶可不可以吃?一般高僧大德認為,受精蛋不能吃,因為能孵出小雞、小鴨,但養雞場所飼養的大多數屬無性蛋,所以是否食用則視個人修持而定。
從佛教立場出發,若能不食為佳,以培養慈悲心。不過經典中也記載,佛陀成道前,曾接受牧羊女供養乳糜,因此若因身體虛弱等原因飲用乳製品,在不傷害眾生的前提下,並不算犯戒。而羊毛、牛奶、羊奶、雞蛋、燕窩等,雖由動物所生產,我們取用時看似未直接傷害牠們,但若以想脫離六道輪迴的立場來說,建議還是少吃少用。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有人欠你三千萬,他忽然要移民或重病將亡,你會不會想先把錢討回來?同樣地,從佛法角度來看,人將往生時,是臘月三十算總帳,冤親債主都會來討債。所以,若想要脫離六道輪迴,生活就應當盡量簡約、簡樸,這樣自然能遠離更多殺生與傷害的行為。
素食與環保是行菩薩道的基礎,只有守護生命與地球,才能在未來世繼續修行、度化眾生。(攝影:陳李少民)
凡是傷害動物生命的都不要用,像皮衣、皮鞋、蠶絲,真的都不要去用它,因為它是用生命去換來的,在佛法來講,就是一命償一命。
如果有願力,希望來生來世再來人間行菩薩道,就一定要素食,一定要盡力守護地球、保留資源,只有這樣,才能生生世世持續行菩薩道。試想,若現在留下的是汙濁的空氣、骯髒的水源、受汙染的土壤,等你再來人間時,生活環境惡劣,大家都自身難保,你又如何修行?如何行菩薩道?
這世間最偉大的愛,是引領眾生走出輪迴,這正是佛陀降生人間,不斷引導我們的方向。《法華經》中,佛陀想盡辦法要帶眾生出三界,累生累劫教化眾多菩薩,就是希望眾生能夠離苦得樂出三界,自在行菩薩道,再來度化更多的眾生。
(整理自2025年4月14日志工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