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最美的誠心

0觀看次
A- A+

口述.釋德安|文.釋德棨

「回來了,吃飯了嗎?」這分溫馨熱情款待、最美的誠心,正是慈師父教導的。

一九八〇年冬天,還沒出家的我第一次踏入靜思精舍,心裏有個困擾已久的問題,想請教上人。

生長在佛教家庭,我從小就喜歡念佛,特別鍾愛「觀世音菩薩」聖號,每天上午都不出門,在家裏念佛。母親受不了叨念我幾句,我心裏不舒服,就瞪著母親看,惹得母親一股怨氣。家人也認為我整天念佛,卻常常惹媽媽生氣,真是不孝!他們不明白,我念佛是為了替父母求健康,怎麼會不孝呢?所以見到上人那天,我問:「師父,什麼是孝順?」

上人溫言柔語開示:「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裏無瞋出妙香。念佛,不是用嘴巴念,要念出佛心。」我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不但沒有念出佛心,還起了瞋心,決定再也不要讓媽媽生氣了。

那一趟「開心」之旅,除了得到上人的教示,還有回程時慈師父送的溫馨便當,和一個亮麗的蠟燭。當時的感動,至今還在心裏迴盪。在靜思精舍出家後,我一見到訪客就真誠招呼:「回來了,吃飯了嗎?」這分熱情款待,就是慈師父教給我的──最美的誠心。

精舍德安師父引領學員精舍巡禮,妙語如珠,每一句話都讓學員很受用。(攝影:陳淑貞)

上人說:「不惜手腳是捨身。」因此慈師父常跟我們師兄弟說:「要不怕吃苦。」早年農忙時,他想讓師兄弟多睡一下,特別起了個大早,拎著雨鞋,躡手躡腳出門。天還沒亮就到了田裏,仔細一看,竟然大家都到了!原來每個人都想多做一點,讓其他師兄弟少辛苦一些。這就是師兄弟之間的合心互愛。

早年精舍常有大小蛇出沒,只要一看到蛇影,大家就驚慌呼叫大師兄:「大師兄快點!有蛇。」慈師父就拿著布袋,到蛇的出入處,慈祥地說:「溜公,溜公,我們不要在這嚇人。我們這一世要跟人家結好緣,我帶你到別的地方去喔!」不一會兒,溜公真的溜進袋裏,讓慈師父帶去外面放生。我不禁要讚歎:「真是名符其實的大師兄!」

慈師父的勤快、真誠、不回嘴,為大家立下尊師重道的準則;只要有人做錯事,師兄弟都搶著跪在上人面前認錯。回想起早年時,上人出門去行腳,要回來的前三天,慈師父一定會帶著大家將環境打掃得乾乾淨淨;有時上人回到精舍已是晚上七、八點,他還帶領大家排隊靜心等候接駕。對我而言,上人就是我們心靈永遠的導師,慈師父是我們永遠的大師兄、永遠的榜樣。

每次看到那兩件已許久未穿的厚質棉衣,心裏就蕩起了一陣感動的漣漪。我記得,那一年冬天特別寒冷,我剛到精舍常住不久,慈師父看我冷得蜷縮著身體,就給我兩件溫暖的棉衣。這兩件棉衣陪我度過了二、三十個寒冬,每次只要穿起它們,就有一股暖流繞在心田。這兩件棉衣,展現了慈師父對我最珍貴的兄弟之情。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