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德松
步履輕踏菩提大道石磚步道,每一步都滿懷敬意與感恩,彷彿與大地共鳴。遠方的小靜思靜靜矗立,宛如慈悲的歸依處,靜待虔誠弟子的歸來。(攝影:廖耀鈴)
距離二〇二四年三月參加精舍首次發起朝山改以「經行」模式後,今年再度站在菩提大道的朝山隊伍裡,印入眼簾的道場景象,令人感觸良多。
回憶起,精舍二〇二四年歷經四月三日花蓮地震後,隨即暫緩所有朝山經行活動。值秋冬之際,又遭遇多個颱風,尤其康芮颱風帶來疑似龍捲風的侵襲,建築、植栽面臨一次次考驗,在常住師父、師兄師姊與志業體同仁們的通力合作下,迅速恢復精舍道場的叢林環境。
康芮颱風造成花蓮地區多處毀損,職工與志工加入清掃行列,讓精舍早日恢復原貌。(攝影:黃思佳)
朝山步道兩旁原本綠蔭覆蓋,如今新植下松樹幼苗,令人感慨良多,同時心中也萌起感恩之心,精舍「如常」是常住師父們安住修行之處,即便經歷「無常」的地震與風災,仍是要守好這念「初發心」。
朝山經行猶如大道直,雖經歷「變化球」而暫緩,但如今依舊堅定不變地舉行,圓滿各地慈濟家人的心願──回到精舍朝山,去體會與修行息息相關,不論歷經任何考驗或挫折,依舊要守好當下這念心,謹記佛陀教育弟子「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正如上人所教導「佛心師志」,要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
朝山步道兩旁原綠蔭覆蓋,如今新植松苗,感慨無常。精舍雖歷經地震與風災,師父們依然守初心,安住修行,心中充滿感恩。(攝影:釋德懋)
今年再度站立於朝山經行隊伍裡,雙手合掌,內心馬上虔誠祈禱──願敬愛的上人法體安康,常住世間。
相信所有靜思弟子都明白,上人時常教導的「無常觀」,思惟何為「如常」與「無常」,這些道理都在日常生活中。感恩上人,永遠是靜思弟子的皈依導師;感恩精舍,永遠是大家「心靈的故鄉」。同時,滿懷感恩所有在背後默默付出的朝山工作團隊,以及精舍師父們的用心接待,更感恩大寮師父們悉心準備三餐。
花蓮靜思精舍朝山活動,參與者分別於菩提大道與農耕大道經行;在精舍師父引領下,眾人隨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號聲,漸漸前進。(攝影:黃炳添)
經行結束後,趕緊向遇到的工作團隊菩薩們道感恩。這時,看到熟悉的同仁身影──陳怡萱師姊,她歡喜地向我訴說並好奇詢問:「經行引禮的師父們是否自帶繩子?不然怎麼每個步伐都如此整齊,包括每個轉彎處都能對齊,讓人看了心生歡喜!」
當下,我微笑回應,感恩上人平時的教導,以及師父們那分合和互協的心念。同時,也讓人聯想到上人曾教導的「墨斗線」道理──戒在心中,愛在心中,法入心。將這些道理努力體現在生活中,呈現在朝山隊伍行進間。
聲聲鼓聲,如同步伐,願人人力行菩薩道,同時虔誠期盼法親家人歸來時,都能感受精舍的溫暖與道氣。(攝影:張麗敏)
今年更是歡喜,有機緣參與執法器擊「大鼓」。在聲聲佛號中,鐘鼓齊鳴,在維那師父和悅眾師父們的帶領下,虔誠莊嚴地唱誦佛號,同時看著一列一列師兄師姊帶著法喜笑容步入大殿,彼此感動、彼此感恩。
聲聲鼓聲,如同步伐,期望人人力行菩薩道,同時虔誠期盼,所有法親家人們回到精舍時,都能感受到那分溫暖與道氣。願大家共同努力,實踐「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讓精舍落實成為全球慈濟人「心靈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