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德澡
車水馬龍的民權路旁,舊台中分會內卻井然有序。夾層會客室人來人往,唯有求法的心始終專注,靜聽上人法語,汲取智慧。(1989/01/01;攝影:洪斯文)
早上七點的民權路,車輛已是熙來攘往,繁忙的街道更顯擁擠,路上行人,因生活壓力,各個臉上神情緊繃。然而,臺中分會內雖然同樣人聲鼎沸,但慈濟人卻已在各自崗位,不慌不忙、不疾不徐地做自己的本分事。
夾層裡(舊台中分會的夾層會客室),人潮一波又一波來去,唯一不變的,是眾多弟子們渴望汲取上人智慧精髓的心。大家總是靜靜地坐在一旁,仔細聆聽上人給大家的寶貴資糧。
融入當地耕心田
錢小進師兄為菲律賓志業拓荒者,秉承佛心師志,積極奉獻會務、慈善義診、募心募愛與法務關懷,堪為人品典範。(攝影:簡宏正)
菲律賓聯絡處負責人錢小進向上人報告:「菲律賓義診的個案多,人醫會不好帶,有力不從心之感。」
上人開示:「毋通驚(不要怕)個案多,這親像開飯店又擱驚人吃,咱愛以誠懇的心去帶動,自己袂當做醫生,就做咱範圍內的事情。
人醫會只知道救人,較毋知影慈濟精神,佮咱的心較毋『合』。自己要自動,毋通師父說什麼你才做什麼,咱救人要救全家、要救心,光靠人醫會的義診,是不夠的。
菲律賓分會每月慈善日發放活動,慈濟志工發放大米予照顧戶。(攝影:博麗妮)
樹尾大,根若沒有扎牢(根若未扎深),沒有伸展出去,哪有力量去承載更多的枝葉?大家要知道,咱慈善之後,才有醫療。有慈善的心,才是最根本的;福田擱卡大,若欠農夫來耕耘,也是無路用。
菲律賓聯絡處已成立多年,但這兩、三年,馬尼拉地區民眾才知道慈濟。大家毋通因為貧困的人多,而怕他們全部湧過來,按呢慈悲心不夠,還未見佛陀的精神。要帶動人醫會做當地事,毋那(不只)是醫療,擱有慈善、教育、文化、慈濟人文精神。總而言之,人醫會的醫生,慈濟精神還未融入。」
呂慈悅師姊附和道:「像委員有各功能組,同樣不好帶!但不能因不好帶,就怕面對。多年下來未見效果,可能你們帶的方法不對。假如你們越怕說慈濟,煩惱就會越重。」
用心付出、用心愛
環保志工或年長或帶病,但皆以真誠之心付出,最能感動人心。(攝影:廖嘉南)
洪志成師兄:「啟發他們做富中之富的人!」
上人回應:「師父的目標不是錢,而是(能)有多少人付出。『心』若不出來,出較濟的錢,也無係勒「用」(沒那種效果)。像環保志工,有人年歲大,有人帶病,嘛是以一顆真誠的心用心付出,這才感動人啦!
醫生若會當(能夠)做慈誠、委員,就會不一樣。」
上人問謝飛龍醫師:「你有幾粒(朵)蓮花(識別證)?」
「下午就要受證了,」謝飛龍醫師:「希望人醫會有自己的團隊,有開刀的、麻醉的......」
上人慈示:「咱去義診,不是要跟人搶刀(手術刀),而是去協助、拍手、讚歎。若咱這裡的名醫,到那邊能夠做協助的角色,那裡的醫生一定會很感動。」
義診不為爭手術,而是協助、讚嘆與成就他人。若本地名醫願為助力,當地醫者必深受感動。(攝影:許金福)
阿貴(謝景貴師兄)來電告知慈濟人到伊朗賑災的情況,當地的官員也有許多人罹難,天災來時不分貴賤,一場地震,瞬間什麼都沒有了。
慈濟人問一位原本富有的災民:「你們需要什麼?」對方回答:「只要一個小小的棚子就夠了。」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一切又有什麼可計較的呢?這個時候,大家要愛上人之所愛,起而力行,去救度天下苦難的眾生。
伊朗巴姆市房屋多以土磚建造,強震來襲,無鋼筋支撐的厚重土牆瞬間崩塌,屋頂隨之倒下。(2003/12/28;攝影:蕭耀華)
(2003年12月31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