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日常-2003年隨師劄記】福田旁邊大家住

0觀看次
A- A+

文.釋德澡

對相思樹懷有特別情感的上人,每次行腳到臺中,總會前往東大園區巡訪。

上人每次行腳至臺中,總會特地巡訪東大園區。(攝影:林昭雄)

在佛堂與大家話家常時,部分社區志工聞風而至。溫春蘆師姊看到慈誠師兄黃海同與另外兩位即將培訓的師兄,便開口讚歎他們每天都來耕這一畝福田。

黃海同師兄:「這要感恩溫師姊會帶。」

上人:「感恩這區都給你們經營。」

黃海同師兄:「感恩上人開這區福田,我們才有機會好做。」

上人:「這是耕者有『福』田啦!」

溫春蘆師姊:「他們都做到不知道要回去。感恩上人,教出很多有智慧又溫馨的弟子。」

黃海同師兄:「溫師姊所講的話,就像上人在開示。」

上人開心掩口而笑,眾弟子也哈哈大笑。

溫春蘆師姊感恩上人,教出很多有智慧又溫馨的弟子。(攝影:李威德)

溫春蘆師姊:「剛開始時,黃師兄問我他能做什麼?那時正好在砌石頭,他就用心投入了。」

黃海同師兄:「我以前只會修摩托車,現在還學會了堆石頭;我連晚上做夢都在找石頭。」話音剛落,又是一陣笑聲

溫春蘆師姊:「黃師兄本來不太會拿堆石頭的用具,現在是專家了。」

上人:「這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生活經典,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親像社區的大家庭,現在慈誠有幾個人?」

溫春蘆師姊:「本來只有五人,今年又有七、八位培訓,明年培訓委員也約有十位。」

上人:「你(黃海同) 蹛佗位(台語,住哪裡)?」

黃海同師兄:「住在『福田』邊。」

這句充滿智慧的回答,一語雙關,引起大家讚歎的笑聲。

樹木在光影間映照著歲月的痕跡,如同無數堅定的步伐,深植於此。(攝影:白崑廷)

談及福田中那片相思林,上人感慨地說:「我對相思樹特別有感情,它不易斷裂,質地堅硬。」

這時,年底即將受證委員的郭秋娥師姊,扶著仍在復健中的王振南師兄前來謁見上人。儘管行動不便,他仍堅持要向上人頂禮。

王振南師兄艱難地將膝蓋彎曲,重重跪下,恭敬之心絲毫未因身體的不便而打折扣。隨後,他坐回椅子上,眼中泛著淚光,目不轉睛地望著上人。雖然不說一語,但清亮的眼神中,流露出追隨上人的那分堅毅。

溫春蘆師姊:「歡喜樹是他在管理,每天一定來幫它澆水。」

郭秋娥師姊:「他看到師父真歡喜,真感恩替我們選這個福地。」

上人:「你(指王師兄)要每天來澆水哦!」

王振南師兄以堅定的語氣大聲回應:「好!」

麻芛是臺中盆地的鄉土植物,居民採下黃麻嫩葉,經過撿、搓、揉、洗四道工序,可煮出消暑的麻芛湯。(攝影:涂鳳美)

郭秋娥師姊:「還有種山苳蒿、麻芛、菠薐仔(菠菜)......等。」

「有麻芛啊......」上人關心地問:「園區有顧好嗎?」

溫春蘆師姊:「警察會發心來巡邏,順便休息,偶爾吃點心。」

上人叮嚀道:「要煮點心給人吃,按呢人家才會來幫我們巡。」

溫春蘆師姊:「以前曾有人偷倒垃圾。」

上人提醒:「要顧好,不要讓別人倒垃圾。」

溫春蘆師姊堅定地說:「上人放心,我們會做得很好。」

陳秀娥師姊(左)不僅持家有道,更在福田中耕耘幸福,正如上人所說:「她是在這裡做『福田娘』。」(攝影:吳啟志)

之後,上人來到烘焙屋走了一圈,恰逢今日是製月餅的日子,香味溢滿室。

回程時,走在以回收連鎖磚鋪設的小徑上,正巧遇見協力組長陳秀娥師姊。溫春蘆師姊讚歎她很會持家,兩個多月來,麵包收入已超過十餘萬元。上人慈示:「收支明細要做清楚。」

溫春蘆師姊表示,她在家是「好命的老板娘」,一切都有員工打理,來到這裡,每一樣都做,做得「很幸福」。

上人說:「她是在這裡做『福田娘』。」

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畝心田,拔除無明心草,就是最幸福的「福田娘」。

(2003年12月1日完稿)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