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德澡
無盡藏入心中
今晨五點四十五分上人沒有下來「晨語時刻」,大家都知道上人感冒需多休息。但上午八點半,上人仍依照原定計畫出門行腳。
今天來到台中志業園區,主要是確定「醫學中心」的方位。設計圖上提供了三個位址,詹桂棋師兄帶領上人到實地位置觀看、了解。我們知道上人早有定見,「醫學中心」即將要動土。
台中慈濟醫院預定地。(2003/11/24;攝影:曾東勝)
來到「囊底路」,我們如探囊取物般吸收了許多法寶。在「想師山」下方有一棵鐵樹,其形態宛如三尊佛立於娑婆世界,關照著剛強的芸芸眾生。經過靜思橋時,橋墩旁堆放著大小不一的石堆,慈悲的上人深思遠慮,當即指示陳瑞源教授重新設計予以延伸,避免孩童攀爬時滑落,或因石頭鬆動墜落而釀成意外。
就在此時巧遇「三合一進階平面攝影」戶外教學的學員,他們異口同聲地喊道:「上人,我愛您!」上人感恩地回應:「做我的眼睛、做我的手、做我的腳;做我的筆。」學員王愛智師姊機智回應:「還有做上人的心!」
上人欣然點頭:「對!對!還有做我的心,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接著,上人不忘叮嚀:「照相時,不要只顧往後退,要看看後面是否安全,千萬要小心!」
靜思橋橋墩旁石堆雜陳,上人憂心安全,指示延伸設計,防止攀爬滑落與石頭鬆動。(2003/10/05;攝影:張素娟)
無上智慧的上人,總能考慮到一般人未曾注意的細節。當看到滯洪池外圍的欄杆高度不夠,部分區域甚至沒有圍欄時,上人提醒道:「石頭可能會掉落。」陳瑞源教授說:「不會。」
上人說:「難說,安全第一。」
為了保護大眾的安全,從開始設計時就規劃不讓遊客有攀爬的機會,上人真的是有遠見啊!
隨後,上人指向山上的最高點,那正是「靜思堂」的預定地。上人說:「宗教學院先蓋,那是世界宗教的融合,有基督教、回教、佛教......」上人不分宗教、種族,大愛無國界的宏觀理念,即將在這片淨土上一一呈現。
走在綠意盎然的山坡步道上,群樹釋放的芬多精,令人心曠神怡,希望清新的空氣,對上人的身體有益。
因緣不可思議
修道法師與上人因緣深厚,曾同行至台東鹿野王母廟,後各赴弘法之路,上人進而創辦慈濟功德會。(2009/12/10;攝影:黃錦益)
修道法師的造訪,讓今日的行經充滿不可思議的因緣。法師得知上人感冒,便以故人的關懷勸慰上人:「要把色身顧好,藉假修真,才能做更多利生的事啊!」是啊!上人,您是全世界的希望,要為大家珍重。
用餐前,曾在大林醫院換肝的邱永誠師兄(慈濟委員之子)特地前來感恩上人。上人關切地叮囑:「吃東西要小心,不可亂吃。」
另一位來捐榮董的會眾陳朔絹,得知今天可來拜見上人,興奮得睡不著,清晨四點多就起床了。她告訴上人:「我的壓力好大。」上人溫言安慰:「要寬心,記得下個月來讓我點燈(指參加歲末祝福)。」
午齋後,才十二點半,分秒不空過的上人開始聽取工程彙報。在上人的大智和工程人員的集思廣益下,醫學中心的方向就此定案,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千年建築,即將呈現於大家眼前。
走入人群取「活經」
台中慈濟志業園區景觀,經過志工巧手佈置,讓角落展現慈濟人文,並利用靜思語作為無聲的說法。(2003/06/15;攝影:曾東勝)
相思林,讓上人對東大園區有一分特別的情感。
東大園區的外觀素樸,除了上人的法相外,其他布置全都是回收來的;然而,園區以竹子為特色的設計,呈現出樸實、古色古香,內在的一事一物都蘊含著優雅人文。「用心」二字,還不足以形容當地志工們的全力付出。
住在這片福田旁的黃海同師兄,原本只會修理摩托車,然而現在不僅是堆石頭的專家,還能處理各項事務。上人說:「這就是一本教人的『活經』。」
「行腳」、「行經」,就是走入人群。難怪上人每個月都要行腳,在這過程中,除了能見證各區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足跡,還能與更多弟子談「心」話「情」,並從會眾中得知更多感人、溫馨的故事,進一步挖掘更多的社區人才。
(2003年12月01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