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德澡
「跟隨上人行腳到台中慈濟志業園區,看到興建中的護理之家,讓我聯想到二十多年前到日本觀摩『長期養護機構──幸福村』的景象。」大林慈濟醫院游永春副院長分享。
台中慈濟志業園區服務中心,展出921希望工程攝影展,呈現真、善、美與工地文化的融合。(2003/07/27;攝影:洪瑞欽)
當時在「幸福村」的施工人員中,有一個人負責裁切模板,另一個則專責用吸塵器吸掉灰塵和木屑,那時的游永春,因為心中有一條「又臭又髒的紅溪河」,所以認為那是人力和金錢的浪費。
如今,護理之家有著優美的工地文化,充滿生活禪味的飲食文化,以及種種真、善、美的文化與工地相結合,而度化很多人。完工後,又能讓生於斯,長於斯的老者安之,少者懷之,真的是比「幸福村」還幸福。
台中慈濟志業園區工地提供素食,由中區志工輪流香積,讓工地朋友以平實價格享用五星級自助餐的菜色。(2006/03/23;攝影:曾東勝)
聽完游永春的分享,上人開示:「發揮生命良能。真歡喜『工地文化』會當(台語:可以)落實得這麼好。在工地不僅有好吃、美的餐點,又有清幽、賞心悅目的環境,這都要感恩慈濟人的付出,同時也要感恩環保志工的加入。若沒有他們彎腰、用心打掃、撿東撿西,就沒有這麼美的工地文化。」
新店醫院的工地朋友,在過年過節會回饋慈濟人。他們親自下廚、烹調,來慰勞、感恩慈濟人平常點滴的付出。現在工地朋友中,有二十餘人報慈誠培訓,這樣美善的循環,不僅工地得到好品質,又得到很多人間菩薩。他們不只把握時間講慈濟、做慈濟,還把工地的足跡用快門記錄成慈濟歷史,除了守護健康、守護生命,也見證歷史及度化人間。
慈濟援助印尼貧民五萬噸白米計畫,志工合力搬運一萬噸大米,將愛心糧食送往印尼缺糧區,溫暖無數家庭。(2003/04/30;攝影:童芳文)
想到在台中港裝米到印尼的畫面,委員「女人當男人用」,真正使人感心(台語:感動)。也真感恩裁剪、車縫米袋、包裝米的工廠,還有在搬運米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反覆的裝卸,但慈濟人用心付出,不怕麻煩,人間菩薩無處不現身。
西屯有一位社區志工,雖得癌症,但她利用早上時間到共修處車福慧袋,下午回醫院作化療。只要觀念一轉,及時充分利用生命良能、忘卻病痛,就能讓生命的使用權發揮得淋漓盡致。
(2003年10月23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