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農禪與佛法相會

0觀看次
A- A+

分享.釋德杭|整理.陳怡霖、劉秀觀、編輯組

解決煩惱,猶如薑黃透過氣根吸收養分,每一次歷練都是智慧的累積。(攝影:徐政裕)

我們活在人世間,總會面對許多煩惱,猶如薑黃透過氣根吸收土裡養分一樣,我們每解決一件煩惱,都是在增長智慧及人生的歷練。正如上人所說「煩惱即菩提」,如果能夠在煩惱中運用智慧,去處理人世間的種種事物,並將其圓滿解決,那麼智慧必然會與日俱增。

人生的苦難源於無常,苦來自一念無明起,造就一幕幕人間悲劇。而這些苦難的根源,來自我們累生累世所造作的一切。

我們在無明、無知的狀態下所結下的惡緣,當因緣成熟,在面對惡果時,我們能不再造新殃,因緣果報自然會慢慢過去。在因緣流轉中,如果能不斷地造善因、結好緣,將來所收獲的果報,必定會是美好的。

陰雲與陽光交錯,如同人生的苦樂交織。當因緣流轉,若能不再造新殃,光明終將穿透無明,迎來美好結果。(攝影:顏婉婷)

上人有分享了一件瀋陽的個案,講述一位非常有福的人,卻依然感到不快樂。師兄師姊們帶他去看了一個非常苦的個案:一位媽媽撫養兩個孩子,大兒子體重250公斤,小兒子120公斤,兩人加起來重達370公斤,連翻身都有困難,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媽媽的幫忙處理。無奈媽媽患有肌肉無力症,不再有足夠的體力。

當這位瀋陽的菩薩看到這個家庭後,他的心念就轉,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幸福的人,擁有健康的家庭和良好的生活環境,還有能力去關心、幫助他人。所以觀念一轉,他的苦悶也隨之消失。

當我們轉變心念,從知足與感恩中體會幸福,苦難也能化為成長的智慧。(攝影:楊國華)

人生的幸福常常是「比較」出來的。起初,以為自己很苦,但當看到他人的困境後,才發現自己其實非常有福。自己的環境沒有改變,但心念轉變了,變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也能夠幫助他人。因此,上人常教導我們要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當我們了解別人的苦難,才會真正體會自己有多麼幸福。

佛陀教導我們四聖諦──苦、集、滅、道。一切的「苦」源於我們在無知、無明中累積的因緣。當苦因集結,我們應該用什麼方法來滅除這些苦呢?以佛法滅除苦難。雖然苦果必須因緣結束才能消除,但若運用佛法,在面對苦難時,能夠轉個心念,我們就能很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一切的苦。

每一顆果實,都是善因的累積。即便身處苦境,若持續種下善緣,最終必能收穫美好果報。(攝影:周幸弘)

當我們身處苦境當中,卻還能不斷種下善因,將來必定能收穫美好的果報。我們都是凡夫,修行從小乘開始,希望能夠滅除苦;到了中乘懂得十二因緣,最終步入菩薩乘,就像各位投入醫院志工、協助採收薑黃、精舍導覽,或參與環保、社區志工等,這些都是走上菩薩乘的方向。

菩薩乘是成佛之道,而各位已經踏上了菩薩乘,應當心懷感恩,珍惜今生有因緣走入慈濟世界。若能「聞思修」,不斷聽聞上人說法、去思維並將法融入自身,人生便能逐步得到解脫。

(整理自2025年2月18日志工早會)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