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日常-2003年隨師劄記】「四合一」精神 做就對了

0觀看次
A- A+

文.釋德澡

交心時刻

在台中分會的夾層會客室裡,到處都是前來汲取法寶的弟子,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坐在地板,有的站著,大家都專注於上人和羅明憲師兄的心靈對話。

因我來遲了,就錯失前面精采的因緣。

菲律賓的連體嬰──慈恩與慈愛,於2003年在臺灣接受分割手術後,各自展開了全新的人生。(攝影:胡雅玲)

上人提到:「菲律賓慈濟人,只因媽媽不會照顧『大愛』、『感恩』,就有請人來照顧他們的想法。」「愛要有智慧,愛他們就要讓他們自立。」就像與其給人魚吃,不如教他們捕魚更為實際。

上人還說:「原本霧煞煞(台語;一團亂)的中壢地區,現在也步入軌道。分享時,會這樣傳述『合心是按哪甲阮講耶』、『和氣是對我們按哪講』,法脈相承,一團和氣。」

思賢師兄說:「四合一是集體運作,集思廣益,使制度更落實,也使壓力分攤承擔,不會落在單一個人身上。」

團隊集思廣益,凝聚智慧力量,共同實踐「四合一」的集體運作精神,使制度更落實,讓愛與和氣在合作中自然流轉。(攝影:丘亭)

談到西屯聯絡處,上人讚歎:「動員力真快!發心的馬先生捐出五千多坪的土地,讓慈濟人用心耕耘這方福田。這次本來沒有安排到西屯聯絡處行腳,因時間充裕,就順道去看一看。很訝異,很多慈濟人都來迎接。那裡的環境非常乾淨,若不是平常用心保持,從出發到到達的這一點時間,不可能辦到。」

苗栗與三義園區平日用心耕耘,積極接引會眾與環保志工,期待在協助下凝聚力量,深化社區發展與環保推動。(攝影:楊志卿)

提到歲末祝福,上人想到苗栗和三義園區,說:「兩地園區志工要來台中歲末祝福太遠了,希望能讓他們獨立、落實社區。他們平時努力耕耘,接引更多會眾及環保志工,要協助他們將這般力量凝聚起來。」

上人問王明河師兄(左,梁妙寬攝影),:「可不可以讓他們獨立運作?」

王師兄回答:「看年底能不能成為和氣區。」

這時,常住師父體貼上人,對王師兄說:「明河,你坐下,以免上人頭抬太高(不舒服)。」

常住師父的貼心,好令人感動,反觀自己卻沒有這麼細膩的心思,希望自己能「快快」擁有這種體貼的心意,知道上人需要什麼,就能馬上想到且「快快」呈現。

(2003年10月21日完稿)


縮小自我,無處不在

清晨五點半,分會已經擠滿了人,大家為了汲取上人的法水,甘願放棄睡眠,成就自己的慧命。

游永春副院長(濟永,中)參加水懺演繹在台北小巨蛋的總彩排。(攝影/葉素貞)

來自烏日協力隊的黃勝利師兄,今天負責安全勤務,他很感恩能上台分享。「頭一次上台講話,和上人面對面,非常高興。」可能是因為太過緊張,他一時語塞,說不出話來。上人說:「慈濟人就是這麼忠厚、老實。」

大林慈濟醫院的游永春副院長,今年十月才開始上班,這是他第一次隨師。他說:「一路走來,法喜充滿,希望過去的包袱能慢慢放下......」隨後他馬上改口:「上人說不可以慢慢的,所以我要『很快放下』。」

以前,他曾是企業主,聽過上人慈示:「有些企業主很『鹹』。」如今,雖放下了企業主的身分,卻仍覺得「鹹的味道」還很明顯。

游泳春副院長深刻感受到慈濟人待人和善的態度,對「四合一」有了全新的體會。(攝影/劉振江)

看到慈濟人待人嘴甜、腰軟,一舉手一投足,心情感受特別強烈。他一路從台北隨師,對「四合一」有了不同的體會,這是一趟學習之旅。他說:「真的是『做就對了』。有些慈濟人雖不擅表達,但是真誠流露。」正因為大家的用心去「做」,在慈濟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使得大家的淚腺都特別發達。

游泳春副院長接著說:「來到這裡,感受到中部人的好客、熱情、純樸。因為全球慈濟人常到大林做志工,所以我一定會『快快』認識大家。」他有感而發地表示:「希望自己不要『不醒人事』,不要在人我是非裡面翻滾。」他期許自己用慈濟的語言,代替以往自以為幽默的用語,並讓大家「不覺得我的存在。」

上人慈示:「不在,就是普遍、到處的存在。」這句智慧法語,又讓我獲得了營養。人要謙卑、縮小自我,就會無處不在。

(2003年10月22日完稿)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