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明
精舍常住師父清洗大寮切菜區的水溝。(攝影:釋德怡)
洗碗做到這個階段,我算是把該有的程序都學了一回。一輪十天,共有五個項目,整個循環就是五十天。乍看之下,時間似乎很長,但實際上卻過得很快,隨著一個個洗好的碗、蒸好的盤,就這樣把日子消化於雲霧水氣中。
在這五十天「溯源」的巡迴中,每隔兩週(即隔週日)還會穿插一次齋堂大掃除。這時,所有副執事都會聚集在一起,來一場全體總動員,在滿是泡泡的齋堂裡「悠游」。
說起來有趣,我一直把洗碗這件事,單純地當成「洗碗」。每當跟別人說「我要去洗碗」時,心裡總覺得有點怪怪的,因為我們洗的不僅僅是碗,還包括行堂、煮碗等等。於是,每次都帶著一點懵懂和心虛,不知道該怎麼說才算對。
常住師父一邊擦拭掛畫,一邊講解齋堂清掃的範圍與細節,甚至連壁燈的小縫隙都需仔細擦拭乾淨。(攝影:吳亞馨)
直到有一天傍晚,我在洗碗區洗飯鍋時,多年前認識的德椽師父來到旁邊,隨意地看了看我手上的工作。印象中,德椽師父好像也曾承擔過洗碗的工作,於是我轉過頭問:「椽師父也是洗碗組的嗎?」
話才出口,我便感到心虛,因為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聚焦。德椽師父聽了我的問題,兩眼咕嚕咕嚕,笑了笑,便離開了。
師父沒有回答,這其實在意料之中。因為我明白,師父大概聽不懂我真正想問的是什麼,就如同我自己也不明白,這樣的問題到底切不切實際?
副執事每五十天輪換一次,每輪包括五個項目,共有五個組,經年累月地輪替。(攝影:黃筱哲)
一旁,已來到水槽邊,跟著一起洗飯鍋的德需師父,倒是聽懂了我的疑問,對我說:「這個叫做『副執事』,包括洗碗、行堂、收菜,洗齋堂,這些都叫副執事。」
哇!這短短一句話,真是撥開了晃蕩在我頭頂上的迷霧!我終於明白,原來這些在五十天和隔週輪值的工作,統稱為「副執事」。除了收菜是固定班底的人之外,所謂的副執事每五十天會有一輪,每輪包括五個項目,因此總共有五個組,經年累月地輪替。德椽師父參與的,正是其中的一組。
之所以會有輪值與固定班底的區別,是因為所有承擔的人,都有其他的「正班」。就如德偕師父是總機,德俱師父是財務,德需師父負責隨師記錄,德柃師父在靜思人文,淑照媽在影視組,而我在人文志業上班一樣。因此,那些朝九晚五的職務,應該就是所謂的「正」執事,而那些另外承擔常住生活上的工作,就叫「副」執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