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寶琴、林淑白
2024年12月25日,臺南靜思堂是臺南第一場授證暨歲末祝福,66位新榮董在兩千多位慈濟人的祝福下,成為慈濟菩薩道的新生力軍。(攝影:蔡淑娟)
冷氣團南下,低溫直直落,想師與愛慈濟的心,集結在2024年12月25日早晨的臺南靜思堂。雖然天氣冷颼颼,但此起彼落的問候聲,讓體感溫度直直升。
一早,榮董團隊與慈愛的上人進行溫馨座談,上人感恩大家以愛心、孝心與智慧植福田,也祝福新榮董成為菩薩道上的生力軍。
延續大愛 從萬里飛回
陳卉芳(右三)陪同夫婿遠赴荷蘭任職,她飛越萬里回到故鄉,希望女兒見證媽媽行善的第一桶金運用在「弘法利生」。(攝影:蔡淑娟)
「我們是媽媽用銅板養大的,所以更能感同身受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或是苦難的人。」陪同夫婿遠赴荷蘭任職已五年的陳卉芳,當存到一筆積蓄時,第一個念頭便是想到媽媽所投入的慈濟。為了配合女兒的學業,她於12月23日飛行萬里回到故鄉臺灣,希望女兒見證媽媽行善的第一桶金運用在「弘法利生」。
陳卉芳的母親呂櫻寬,是臺南白河區的慈濟志工。早年,她獨自在市場擺攤賣菜,辛苦地撫養四個子女和婆婆。直至遇到慈濟轉念善解,入人群付出結善緣,更在社區開闢環保點護大地。已年過七旬的她,仍是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
呂櫻寬滿心歡喜,當年帶著女兒參與環保、掃街和助念等慈濟活動,這些點滴深深烙印在女兒心中,而捉襟見肘的拮据歲月,也成為女兒悲心善念成長的養分。如今,陳卉芳智慧花開,同理苦難眾生,自是不勝法喜!
善能破災 有願就有力
陳茂充積極參與骨髓捐贈,陪伴捐者與受者,深刻體悟生死無奈,決心為家人植福,種下善因。(攝影:蘇文法)
歸仁區志工陳茂充與同修許招治一家已有五位榮董,今天(12/25)滿懷歡喜地來為娘家母親預約來年的新榮董。陳茂充於2013年參加靜思生活營時,聆聽慈大副校長分享「大體捐贈」的真實故事,特別有感。
「人生最後一刻可以從容放下,化無用為大用。」十年來,陳茂充用心參與骨髓捐贈團隊,積極勸髓、陪伴捐者,並在醫院關懷捐者與受者,他深刻體悟到生命走到關頭與生死邊緣掙扎的無奈,讓他寧願省吃儉用,也要為家人植福,種善因。
2023年歲末,上人行腳高雄,蔡明憲(左排三)與張孟雯(左排二)夫妻受邀前往高雄分會,走進靜思堂,立刻被那友善的環境與氛圍所震撼。(攝影:蔡淑娟)
實業家蔡明憲是「大臺南警察之友會」的理事長,與「臺南慈警會」志工廖世華是很要好的朋友。2023年,廖世華從臉書得知蔡明憲因父親病重而擔心,隨即前往醫院關懷,並把隨身上人送的手佛珠交給蔡明憲,祝福蔡爸爸輕安自在。
2023年歲末,上人行腳高雄,廖世華邀約蔡明憲與張孟雯夫妻一起前往高雄分會。第一次走進靜思堂,他們立刻被友善的環境氛圍所震撼。「那一股祥和就像回家一樣,感受到慈濟人的親切,內心很寧靜、很歡喜。」活動結束後不久,蔡明憲便邀太太一起成為榮董。
身材高大魁梧的蔡明憲,與妻子平時熱心公益、歡喜結善緣,並熱衷警友關懷,至今在大臺南市各主要警察單位,陸續捐贈消防車、救護車、巡邏警車及消防機車等設備,支援救災使用。上人讚歎,慈悲本懷以善破災,要在菩薩道上更精進。
上善慈濟緣
施小桃(中)感念法親的陪伴及關懷,決定將先生的小愛化成大愛,發願讓全家人都成為榮董。(攝影:温寶琴)
志工施小桃的先生因經營板模工程不善,負債累累。在志工林錦妙的鼓勵下,家中六口人每人每月捐出五十元,從2002年開始成為慈濟會員。施小桃分享:「幸好有慈濟這條菩薩道,讓我可以到學校當大愛媽媽,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同時洗滌我的無明與煩惱。佛法真好,讓我懂得惜福、再造福!」
2019年,先生在健檢時,發現罹患攝護腺癌。即便在病中,他仍希望能再多賺些錢,彌補對家庭的虧欠。先生往生後,施小桃感念法親一路上的陪伴及關懷,決定將先生的小愛化大愛,今年已捐出第六個「榮董」。
「今年我的左手及右手分別因車禍骨折,獲得保險補償金共三十萬元。雖然我的生活不是過得很富足,但還記得上人說『知足心常樂。』我本來就不是貪心的人,感恩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家人平安,有了額外的收入,我都會捐出去做善事。」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於台南市客家文化會館舉辦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骨髓關懷小組志工施小桃師姊向民眾詳細解說。(攝影:黃富美)
施小桃夫婦曾經歷過買不起冷氣的酷暑歲月,多年來,每到半夜都必須起床沖冷水澡才能入眠。如今,四個孩子都非常上進有成。苦盡甘來的她,相信自己可以追隨上人「弘法利生」的腳步,並發願要讓家中所有成員都成為慈濟的「榮譽董事」,以成就更多的慈濟志業。
上人感恩大家發大願力,用智慧善用世間財,用愛心守護苦難眾生。慈濟世界是一大福田,大愛的故事讓人人互相砥勵,不忘初心;善的力量讓人人互相提攜,成就終生難忘的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