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靜君
上人行腳第十七天,2024年12月25日下午,臺南溫馨座談分享「臺南慈青課輔班」,除了慈善訪視團隊及來自海內外的慈青、志工外,還有成大校長沈孟儒及多位教授蒞臨參與。
有別於24日上人與志工話家常的溫馨場景,今日上人因身體微恙,由靜思精舍德懷師父主持座談,一切如常進行。然而,看著上人空著的座椅時,還是令人不禁慨嘆人生無常瞬息間。
慈青課輔愛在臺南
沈孟儒校長強調,知恩、感恩、報恩需從教育做起,讓學生與老師在環境中產生感情,未來才能回饋社會。(圖片來源:大愛新聞螢幕擷取畫面)
「知恩、感恩、報恩不簡單,要從教育著手。至少讓學生和老師在這個環境裡先有感覺,再對這地方有感情,再實際讓他感動,未來才會回饋社會。」沈孟儒校長說,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的過程,大家要共同努力。
臺南慈青課輔班目前在臺南有多個定點,起始於2013年成立的「成大課輔班」,爾後接續成立了臺南分會、善化及佳里課輔班。各社區的發展別具特色,除了慈青大學伴外,還有不少退休老師、照顧或居關戶的大學生及畢業生一起來付出。
和泰汽車旗下的Yoxi計程車免費送成大、臺南大學慈青社同學往返校園,往玉井進行偏鄉課業輔導,建立企業共善典範。(攝影:陳文章)
2024年9月21日剛成立的玉井課輔班,除了有大學慈青和慈善訪視志工的參與,現在更結合和泰汽車支援交通問題,並於9月29日在成大物理系新館進行三方合作「點亮希望:慈青課輔愛在臺南」啟動儀式,陪伴弱勢家庭的孩子及提供課業輔導。
陳岳男教授是成大慈青社的指導老師,同時關懷課輔班的運作。溫馨座談現場,由陳岳男教授串場,介紹三位大學伴(輔導課程的大哥哥、大姐姐),隨後邀請他們分享在課輔班陪伴孩子的心得與體會。
臺南市成功大學臺南慈青課輔班啟動儀式暨培力工作坊,集結學界、企業、慈濟團隊120位代表,共同見證充滿希望的啟程。(攝影:鄭素貞)
共學共成長
「在課輔班這幾年,讓我最有收穫的就是『犯錯』。可能很簡單的數學,有時候算錯了,或者是更複雜一點的,但大家都能包容,一起討論改進,學會面對錯誤去改進。」曾獲得慈濟新芽獎學金的羅立丞,目前是成大材料所二年級的學生,並積極參與玉井課輔班的輔導。
有一天,校園裡的風很大,羅立丞見到一輛倒躺在泥地的腳踏車,見景反思:「要去扶它移位嗎?會不會主人找不到它?或者它又被風吹倒?或是繼續讓它躺著最安全?」過去,他對小學伴(被陪伴的學生)時常以自己的主觀判斷直接給出建議,但對小學伴而言,「躺著」對他們來說是否會比較好?羅立丞表示,自己現在更習慣當一個傾聽者,著重在教導小學伴如何保護和照顧好自己。
羅立丞表示,現在自己更習慣當一個傾聽者,著重在教導小學伴如何保護和照顧好自己。(攝影:章宏達)
陳岳男教授肯定羅立丞的教學相長,同時讚賞他在課業最繁重的研究所二年級,還願意每週六撥出時間,為偏鄉的學童付出,這種精神十分可嘉,現場的與會者紛紛以熱烈的掌聲予以鼓勵。
另一位成大歷史系一年級的林柏安,因為在成大社團博覽會上聽到慈濟志工說:「希望可以把成大的資源、學生的能力,散播到偏鄉或是弱勢的家庭。」這個遠大的夢想感動了林柏安,於是加入慈青社,並在成大課輔班陪伴小學伴。
林柏安認同羅立丞的省思,開始反思自己是否應該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他找了許多實際且好玩的東西,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幫助小學伴認識學習。林柏安說:「真的體會到孔子說因材施教,釋迦牟尼佛教普度眾生。」德懷師父回應:「你有做到觀機逗教。」
課輔班背後的支持
透過課輔教學,大學伴將所學付出,將愛傳遞給小學伴,從中體會不同人生故事,彼此互相成長。(攝影:陳文章)
臺南分會仁德課輔班的大學伴賴芊亦,來自長榮大學慈青。「小學伴需要我!」這句話,讓原本受情緒影響而缺乏上學動力的她,從被需要中找回自己,甚至可以承擔課程設計、行政等工作。「你很棒!」課輔班的師姑師伯和學長姊,總是給予肯定與鼓勵,讓她在課輔班找到自己的價值,不再受課業成績、考證照等要求綁住自己。「真的很溫暖,成為我的光。」賴芊亦感慨道:「感恩上人引領著大家,拯救了我。」
陳岳男教授指出,讓每個人都能發揮功能的課輔班,除了大學伴的努力,背後更有慈善訪視團隊的全力支持,他們不僅陪伴大小學伴,還在「培力工作坊」分享家訪經驗及實踐關懷之道,透過生命韌性故事的分享,培養大學伴的感恩心。此外,臺南慈濟中學的老師們,也協助大學伴進行「培力工作坊」的課程師資培訓,讓大學伴學習教學技巧及輔導小學伴的能力。
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亦是慈青指導老師陳岳男(右一),陪伴大小學伴互動,適時指導與協助,期盼玉井區孩子從大哥哥、大姐姐身上學習更多。(攝影:蔡淑娟)
在精舍師父的陪伴下,如常圓滿溫馨座談,也讓大家看到為偏鄉弱勢孩子在教育的付出及大愛。德懷師父開示:「其實苦是最好的老師,苦過的人,他是不一樣的,因為他了解人生。」
(2024年12月25日 臺南靜思堂溫馨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