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秀玲
志工黃銀修在上人溫馨座談中,分享多年來投入獄所關懷的心路歷程與感悟。(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感恩上人讓弟子有法度,多年的經營,今年受到臺南看守所長官的肯定推薦,接受行政院矯正署頒贈教化有功人士獎。這個獎是屬於上人和慈濟人的,也感恩團隊合和互協的付出。」志工黃銀修在證嚴上人座下,將這分肯定與殊榮歸功於上人與團隊的努力,娓娓道來一路走來的心地風光。
火宅喻中的迷途羔羊
臺南少年觀護所的志工,每月為孩子們剪頭髮時,同時提供生命教育的教化課程。(攝影:鄭慶良)
歲末寒冬,證嚴上人行腳來到臺南。2024年12月25日的溫馨座談中,黃銀修帶領長年投入獄所關懷的志工團隊,向上人分享在付出中所獲得的領悟與生命體驗。
團隊的關懷,自2017年從臺南看守所開始,如今愛遍及臺南監獄、臺南第二監獄、明德外役監及少年觀護所,都有志工深深留下的足印。臺南少年觀護所的志工,在每月一次為孩子們剪頭髮的同時,給予生命教育教化的課程。
觀護所的孩子多因單親、隔代教養或經濟困難等因素而成為「車手」,志工透過生命教育課程,幫助他們理解棄惡行善與行孝的重要性。(攝影:鄭慶良)
「高牆內的孩子,就像『火宅喻』裡嬉戲玩樂的孩子,不知身處危險當中。」這些孩子多因單親、隔代教養或經濟困難等因素而淪為「車手」,志工藉由生命教化課,讓他們了解棄惡行善和行孝的重要。
團隊裡的青年志工也分享做慈濟的快樂,年輕人以身作則影響同齡人,產生共振的頻率。十七、八歲的孩子也較懂事成熟,感動後總會說:「以後我也要成為慈濟志工。」愛牽善引,這回饋著實成為志工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動力。
監所中播種愛與教養的種子
監獄愛灑,賴玉麟藥劑師說明醫療組對高牆裡的醫療關懷。(攝影:李昭田)
臺南監獄愛的接力,除了接引出獄的同學,所內從宜蘭調來的賴玉麟藥劑師,也在這充滿負能量的獄所,以上人的法來提升自我。他以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寬容慈悲地面對每位同學;此外,他也加入人醫會,與團隊一同前往偏鄉義診。25下午,他將接受上人授證,走入慈濟大家庭,於助人的路上一起同行。
每年歲末祝福,團隊帶著上人的佛法和祝福來到臺南看守所,藉由禮佛儀式、演繹淺移默化滌心垢,除無明,祝福他們早日回歸家庭。(攝影:林惠芬)
每年的浴佛節、吉祥月與歲末祝福,團隊總不忘帶著上人的佛法和祝福,來到臺南看守所。透過浴佛儀式與演繹等活動,在淺移默化中滌心垢、除無明,並祝福他們早日回歸家庭。
臺南看守所設有個輔與團輔,目前有四對母女。其中一對母女,媽媽是越南籍,孩子只有一歲多,長官希望能加強孩子生活習慣及品格的養成。於是志工們想方設法,邀請擁有豐富幼教經驗的志工吳英李,以及具備家扶寄養家庭實務的志工戴金匙共同承擔。透過一個月兩次的陪伴,引導媽媽們建立正確教養孩子的觀念。
從迷途到光明
臺南區慈濟志工在法務部矯正署台南第二監獄推動讀書會,志工導讀《八大人覺經》,藉由經典入心,讓同學們洗滌心靈,重拾自我重新出發。(攝影:莊煌明)
「上人一直提醒弟子要人間菩薩大招生,傳承是一件大事情。」在累積足夠愛的存款下,漸漸吸引曾誤入歧途的年輕人,懺悔過往無知。如今他們用上人的法,改往修來,力行菩薩道,投入監所關懷,自度度人,用自己的生命經歷,陪伴更生人反黑歸白,修復家庭關係。
〈功德品第三〉中的第一功德:「菩薩未發心者發菩提心,無慈仁心者起慈心,好殺戮者起悲心,忌妒者起隨喜心,慳貪者起布施心。」志工深知佛法能對治自身的不良習性,經文義理更是人格養成的重要課題。所以團隊在監所推廣《無量義經》手抄本,希望透過抄寫、讀誦,讓同學體會大愛無量義的精髓,安定那顆曾經千瘡百孔、漂泊無依的心。
在那不見天日的鐵窗內,一群身穿「藍天白雲」的志工,幫助身陷囹圄的迷途羔羊找到回家的路。(攝影:茆勝利)
「我們發願做一個身懷寶珠發光發亮,接引更多更生人同行菩薩道。」在那不見天日的鐵窗內,有一群身穿「藍天白雲」,提燈照路的志工,幫助身陷囹圄的迷途羔羊找到回家的路。這條充滿關懷的道路,志工因有上人的法,腳步始終堅定。
上人對現代社會無奇不有的犯罪生態,尤其是第一次聽到詐騙集團「車手組」的另類分享,明白指出問題根源在於缺乏知足、友好的團體接引與教育。上人由衷感恩志工團隊的真誠付出,愛不只在獄中,連出獄後也持續關懷改善他們的家庭,一路牽引提攜,往善的方向前進。
(2024年12月25日臺南仁德靜思堂溫馨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