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社區關懷長者 安美的回響

0觀看次
A- A+

文.温寶琴(台南)

2024年冬至剛過,寒流一波波襲來,讓日夜溫差大的南臺灣顯得又濕又冷。然而臺南區的慈濟人心頭卻暖融融,因為人人翹首盼望、敬愛的上人,於12月24日蒞臨臺南靜思堂。

法入心行 師徒對話

慈濟推動「安穩家園、美善社區」居家安全改善服務計畫,台南慈濟志工為行動不便的長者及弱勢家庭修繕居家環境,提升安全性,打造安穩美善的生活空間。(攝影:黃筱哲)

下午三點半,大新營東山區的志工許茂忠與鄭宗智,分享深耕「安穩家園,美善社區」慈善專案(簡稱「安美專案」)多年心得,體會山區年長孤老鄉親的身心健康亟需更多關懷,因此與社工團隊配合,再啟動偏鄉深耕社區關懷計畫。

臺南市自2019年推動「安穩家園,美善社區」居家安全改善專案,新營和氣包含六個行政區共一百個里,截至目前已施作八十二里。東山區總人口數19,016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達5,208人,佔總人口數超過四分之一。2021年至2024年間,安美專案總提報544戶,總修繕450戶、居關戶90戶。上人讚歎志工以團隊精神、用心付出愛,照顧偏鄉孤獨長者,將長者疼入心,更透過扶手輔具照顧社區長者的安全。

志工透過「深耕社區2.0」計畫,回訪行動不便的南勢里山區張阿媽,關懷獨居長者生活需求。(圖片來源:簡報擷取畫面)

張阿媽從小左腳掌後翻,因未接受治療而定型,行動極為不便。她獨居在南勢里山區,這樣的狀況直到志工為她施作扶手的因緣才被發現。扶手施作後,志工二度展開「深耕社區2.0」回訪,隨行的藥師周玲如根據阿媽的藥袋資訊和實際身心狀況,建議阿媽應進一步檢查心臟,並希望子女協助就醫。

張阿媽的女兒張貴平是臺北內湖的慈濟委員,曾透過大愛新聞看到志工對媽媽的關懷,內心感動不已。她特地帶著媽媽前來見上人,表達內心的感恩。阿媽說:「感恩有師父,才有這麼多的志工到偏遠鄉下關懷我,我很感恩,我也天天看大愛電視,天天念佛!」

將心比心 用力給愛

透過集結水電專長的修繕團隊,克服偏鄉人力有限的挑戰,提升服務效能,推展居家安全改善。(攝影:温寶琴)

偏鄉組隊人力有限,透過集結一群具備水電專長的修繕團隊,讓服務得以更有效地推展。由於東山部分社區位居山區,志工需開車後再步行才能抵達,又因許多獨居長者已身居山中一甲子,只要接獲提報,不管平日還是假日,志工總是加緊腳步完成。

透過回訪關懷,發現偏鄉山區的長輩大多老弱體病,導致出入成為一大困難,有的仰賴居服員煮食、代購代買,有的則靠子女定期回來補充日常生活所需,他們的共通點都是長者孤獨、寂寞的獨守家園。然而,當長者的安全無虞,在外打拚的子女才能放心在工作事業上,而扶手和輔具便是延緩長者老化的最佳助力。

2024年啟動偏鄉深耕社區關懷計畫,結合營養師與藥師,關心長者用藥安全、飲食準備及營養狀況。(圖片來源:簡報擷取畫面)

因此,今年啟動了偏鄉深耕社區關懷計畫,結合營養師、藥師,共同關心長者用藥安全、備餐情形及營養評估。透過評估量表,了解長者的基本健康情形,包括血壓、身高體重、手腳圍、飲食種類與份量、水分攝取、睡眠及自我認知狀況,給予長者相關建議及協助。

因為回訪 看見需要

2024年8月,偏鄉深耕社區關懷計畫結合人醫會藥師周玲娟師姊,於東山山區進行獨居長者的用藥安全及營養評估。「恁來囉!我等很久了耶 !」千慧阿媽滿面笑容迎來,這次回訪是安美施工後再次探視,阿媽非常開心,很快地與前來的志工和社工們熟絡起來。

藥師與社工為千慧阿媽量血壓、身高、體重及四肢圍度,並在歡喜的話家常中關懷健康狀況。(圖片來源:簡報擷取畫面)

在屋簷下的長椅上,藥師及社工為千慧阿媽量血壓、身高、體重、手圍、腳圍......一邊歡喜話家常。如此這般孤獨年老的長者,在山區比比皆是,而那些獨門獨院,各據山頭的尤其多。臨走前,阿媽與志工依依不捨的畫面讓人深受感動。

上人對於扶手和輔具執行的安美計畫因而嘉惠許多長者,欣慰地說道:「師父很感恩,真的會比較安全,扶手真的很好。我們回收很多輔具,供應給需要的人也是惜福,這一點不是師父想的,大家可以做得這麼好,所以我說真的感恩,這就是大家惜福造慧,可以想說回收洗的乾淨,修理的安全,哪個地方需要就送過去,我看到這個菩薩修福又修智慧。」

眼盲聽力強 琴聲歌聲道感恩

透過鄰長提報,陳阿媽因「安美專案」與慈濟結緣。(圖片來源:簡報擷取畫面)

另一位因安美專案與慈濟結緣的長者,是2022年3月來自中西區五條港里的陳阿媽。八十八歲的她一生滿是坎坷,經歷丈夫、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相繼離世的無常人生,目前一人獨自生活。年輕時便患有弱視的她,現在幾乎完全失明,平時有居服員來服務,且仰賴社會資源補助維生。幸虧阿媽住家對面的鄰長非常照顧,並提報居住安全的需求。

感人的是,八十二歲的志工陳喜九和她的女兒,對陳阿媽的陪伴與關懷如同家人般。今天,他們特地帶她來面見上人,陳阿媽以古琴彈唱《青春嶺》,並自編歌曲《成功一定是慈濟的》與上人分享。上人讚歎道:「《青春嶺》我年輕的時候也有聽過,今天我聽到很感恩您。師父很歡喜,你可以唱也可以彈,也很勸世(歌詞),可以把道理講給大家聽。」陳阿嬤聽後回應:「我真的是歡喜的歡喜,今天來到這邊師父感恩您。」

溫馨座談中,陳阿媽彈唱古琴曲《青春嶺》,並自創歌曲《成功一定是慈濟的》獻給上人,傳達感恩之情。(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2025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將繼續結合長者適性指導員,為長者提供居家運動指導,幫助他們進行簡易運動,增進肌肉強度和心肺功能,從而延緩老化速度。志工也會持續深耕社區,盤山越嶺關懷山上孤老鄉親,守護長者在自己鍾愛的土地上,健康幸福的安老。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