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秀玲
臺南慈中姚智化校長率領師生與家長會成員,前往靜思堂參加歲末祝福座談,與上人分享教學理念與收穫。(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上人身體微恙,但在六樓透過連線,還是一樣看得見,我們的心是在一起的。」2024年12月26日,臺南慈濟中學幼兒園園長、國小部學生、教職同仁及家長會成員,在校長姚智化的帶領下,來到靜思堂參與歲末祝福溫馨座談,與敬愛的上人分享教學理念與收穫。
無法面見師公上人,孩子們難掩些許失落,仍認真雀躍地報告學習心得和優異的競賽成果。偌大的二樓佛堂,在熱鬧之餘更顯溫馨。
聽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行經
臺南慈中幼兒園園長俞淑華加入慈濟近五個月,積極參與活動與輔具清潔服務,體悟慈濟人文教育蘊藏於生活細節與自我覺察中。(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從事幼兒教育三十幾年的我,來到慈濟後才發現,教育的使命才真正開始萌芽。」臺南慈中幼兒園俞淑華園長坦言,自己初踏入慈濟志業時,對其中的理念並不了解,卻要勇往直前地帶領老師們落實人文教育,心中難免有許多的擔憂,深怕自己無法勝任。
個性積極樂觀的她,進入慈濟大家庭近五個月以來,無論是參與臺南分會舉辦的活動,或是學校舉辦的輔具清潔志工服務,都樂於體驗。她發現,只要有心並不難,因為慈濟的人文教育就藏在每個人、每一天的生活細節中,也存在於自我是否有覺察的敏感度。
忠義國小校園於山陀兒颱風過後進行清掃,俞淑華園長(右)放下登山計劃,珍惜難得的付出機會,投入災後重建。(攝影:洪士倉)
「聽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行經。」她以上人的話勉勵自己,要帶領老師,就必須先投入其中、深入體會、學會付出。雖然進入慈濟才短短幾個月,但她相信只要緣深,不怕緣來的遲,未來期許自己繼續精進,將慈濟的精神往下扎根,把慈濟的種子撒播在校園中,立願與愛同行。
善心匯聚,幸福傳遞
學務處顏秀雯主任帶著六位國小六年級的孩子,他們以清脆悅耳的聲音,分享著最珍貴的小學回憶,融化在場每顆心,贏得滿堂掌聲。
「甜蜜傳愛 點亮莫三比克希望」義賣活動,六年級同學利用放學時間在桌面擺滿手作巧克力,希望藉此傳遞巧妙克服壓力的祝福。(圖片來源:慈善新聞網)
談到「甜蜜傳愛,點亮莫三比克希望」義賣活動,孩子說道:「我們都愛莫三比克。2019年伊代氣旋重傷莫三比克,距離臺灣一萬公里的他們,正籌劃蓋學校。」孩子們都想盡一分心力,決定親手製作甜蜜而溫暖的巧克力,將義賣所得全數捐贈莫三比克。他們也希望巧克力的「巧妙克服壓力」,能為更多人帶來面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於是,孩子們從製作巧克力到利用放學時間進行義賣,大家都發揮愛心,巧克力瞬間一掃而空。透過這次義賣活動,孩子們從中發現,影響力不是明星的專利,而是來自每個人一點點的善良火花匯聚起來。愛與善成為一顆顆小太陽,齊心協力的過程中,也在彼此的笑容中看見幸福。
慈濟精神根植校園
臺南慈中國小部打擊樂團學生們團結一心,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取得佳績。(圖片來源:慈善新聞網)
臺南慈中國小部打擊樂團及舞蹈校隊,在臺南市賽表現優異,代表臺南市進軍全國賽。合唱團校隊亦在臺南市賽取得優異成績,鄉土歌謠客語比賽、童聲合唱比賽榮獲優等佳績。孩子們輪番報佳績,分享從不會到會,以及越挫越勇的學習精神。他們從「C咖」變「A咖」,令臺下的師姑、師伯們鼓著掌,拍紅了雙手。
前臺南市長張燦鍙特地與會,提及當年積極爭取慈濟在臺南設校的原由。當時,他以「臺南缺乏慈濟人文」親自前往花蓮三次拜會上人,得到上人的支持。他笑說:「不要說三次,三百次我都會去。」強調慈濟不論是教育、環保、人文都融入校園,臺南古都需要這樣的學校。曾經播下希望的種子,如今綠蔭成林,卓然有成,他比誰都欣慰和高興。
德懷師父表示,教育是扎根的事,並感恩家長的支持,強調家長在教育路上的重要性。(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教育是扎根的事,所以家長很重要。上人的法這麼好,大家要走入慈濟大家庭。」德懷師父感動地看著這麼多家長的護持,說明家長在教育這條路上的重要,並強調上人辦學是典範教育,只要有海外家人來參訪慈濟花蓮學校,上人總是不忘提醒:「去花蓮,也要去臺南,臺南辦得很好。」這樣的鼓勵,才有近來土耳其滿納海學校師生的參訪。最後,德懷師父期勉孩子們:「師公上人等著大家長大,挑天下米籮。」迎來孩子們的大聲允諾。
(2024年12月26日 臺南仁德靜思堂溫馨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