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歲到五歲:跨世代的愛心在歲末感恩中綻放

0觀看次
A- A+

文.林靜君

臺南仁德靜思堂的周圍,佛教旗與慈濟旗迎風招展,傳遞著「為佛教、為眾生」的慈悲大愛。2024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夕,寒風夾著細雨,冬意濕冷,上人蒞臨臺南仁德靜思堂,為2024年授證暨歲末祝福,從大林行腳來到臺南。

環保菩薩的腳步與影像

《慈濟》月刊攝影記者黃筱哲師兄,十幾年來持續記錄環保志工的付出點滴。(攝影:黃小娟)

下午的第一場溫馨座談充滿了世代相傳的愛與希望現場有高齡九十九歲的環保志工,也有年僅五歲的小娃兒,大家齊聚一堂,為寒冬增添溫暖。

首先由《慈濟》月刊攝影記者黃筱哲,帶著幾位臺南的環保志工來到現場,同時也是他攝影作品《疼惜:大地保母影像故事》作品集中的主角。「疼惜」攝影展目前於臺南靜思堂一樓展出,共四十幾幀環保志工感人影像,展期至2025年4月20日。

照片中,現年八十二歲的翁春子,當年七十歲,她穩健地站在竹筏上,熟練地擺動竹竿,沿著四草出海口的岸邊撿拾垃圾與回收物,手搆不著的垃圾以竹竿去撈,並說道:「你要乖乖!讓我好撿一點,你可以幫助很多人喔!」

住在四草漁村的翁春子師姊,經常划著竹筏出海,撿拾海裡的垃圾。(2012/02/11;攝影:黃筱哲)

黃筱哲回顧拍攝當下,最震撼的是,垃圾就這樣被撈出來了!環保菩薩如此用心、真心對待回收物,讓他首次感受到環保志工對大地的疼惜。被感動的黃筱哲心生一念,期待有機會到更多地方拍攝環保菩薩的身影。

一年後,黃筱哲受邀《慈濟》月刊開設影像故事專欄,展開環保志工紀錄之旅,發表〈大地保母〉專欄,而攝影展的作品,正是摘選自〈大地保母〉專欄的圖文。黃筱哲分享自己的作品皆以黑白呈現,上人回應道:「黑白才是真功夫!」黃筱哲感恩上人的勉勵。

造福人群,從環保開始

環保造福人群,讓地球更健康、街頭更乾淨。(攝影:黃筱哲)

溫馨座談在六樓慈濟部舉行,現場氣氛輕鬆愉快,曾文區還有另外四位九十幾歲的環保老菩薩與上人話家常。九十歲的黃曾淑娥說:「環保越做越健康,還不用請外勞。」九十一歲的賴陳玉春則說:「做不厭!在環保站做很好過日子。」上人忍不住讚賞賴陳玉春:「好年輕!真少年,以為只有七十幾歲。」上人也不忘叮嚀在場的老菩薩們:「大家要將身體顧好,天冷衣服要穿夠保暖,出門前身體要先運動一下再走出門。」

環保站除了回收分類,還有志工帶領品書會,讓環保志工們將法入心、法入髓,修福又修慧。上人也鼓勵大家:「造福人群最好的就是環保,環保可以讓地球更健康,讓街頭巷尾更乾淨,再更好就是教育,環保就是用東西要省,用完不要亂丟,就是教育。」

環保與教育同行

臺南大愛幼兒園的孩童們,伴隨《竹筒歲月》的歌聲與手語,傳遞真摯的祝福。(圖片來源:大愛新聞擷取畫面)

說到教育,從幼苗開始尤為重要。慈濟的第一所幼兒園因緣具足,得到莊慎私和黃秋香夫婦的慷慨捐地。此地原本的幼稚園,在靜思堂落成後,接著開辦臺南大愛幼兒園。

「一人一撲滿,日存五毛錢,積沙可成丘,小錢行大善......」伴隨著《竹筒歲月》的歌聲與手語,幼兒們傳遞真摯祝福:「師公上人,大愛幼兒園已經二十四歲了!我們要感恩您給我們蓋這麼美的學校,讓我們讀書。」幼兒園的小朋友還獻上手繪本說故事,見證這片土地上的真、善、美。

飲水要思源,上人問道:「莊老爺爺的故事,你們都會記得嗎?」稚嫩的童音齊聲回答:「會!」上人也叮嚀小朋友要記得感恩莊老爺爺送給我們這麼大的土地。

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校園的大愛農場種植有機蔬菜,並將收成送給師公上人。(圖片來源:大愛新聞擷取畫面)

「第四次,才有這一條(白蘿蔔),好少!」幼兒園小朋友在校園內的大愛農場種植有機蔬菜,送給師公上人。然而,有些蔬菜的收成並不容易,上人手中拿的白蘿蔔,就是經歷了三次失敗後,第四次種植才成功的珍貴成果。孩子們也因為大愛農場遇到颱風,農作災損泡湯,透過上網查詢資料,了解這一切與地球沸騰、氣候異常息息相關。

老菩薩們身體力行做環保,在垃圾堆中翻找、整理與回收,心寬念純,越做越健康,撿拾一支寶特瓶,想見浩瀚海洋生態;幼兒園的孩童則從農場體驗,認知愛護地球、珍惜大自然的重要。這場溫馨座談,就像一個大家庭,人人分享付出的法喜,歲末感恩季,眾人在互相感恩中,珍惜與上人的每一次相聚。

(2024年12月24日 臺南靜思堂溫馨座談)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