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玉縣、洪素養
慈濟將「安心生活箱」轉贈臺中市政府,四十部計程車加入運送行列,第一波送達石岡、東勢、和平、新社等山區四百二十二戶家庭。(攝影/陳麗雪)
2021年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如同陰影籠罩全球,全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臺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在疫情日趨嚴峻的五月中旬,宣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不僅各級學校停課,百工百業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更讓許多弱勢家庭的生活陷入困境。
慈濟基金會秉持證嚴上人「慈悲濟世」的悲心,於七、八月與各縣市政府合作,為大約五萬戶弱勢家庭提供兩次的「健康蔬果箱」、「安心生活箱」及兩包五公斤的白米,為家中有高中(職)以下孩子的中低收入戶和低收入戶家庭提供生活上的協助。
◎臺中靜思堂變成小型工廠
臺中靜思堂化身愛的工廠,將溫暖送至有需要的家庭。(攝影/林玲悧)
2024年11月8日,中區慈濟人與上人溫馨座談中,志工呂清音分享「臺中靜思堂變成小型工廠」的活用。
當年,慈濟基金會與臺中市政府合作,共同提出「中區弱勢學童及家庭暑期紓困營養計畫」,預計每次送出六千零二十四份的生活物資,可讓六千多個弱勢家庭受惠。多數物資由花蓮靜思精舍的協力工廠直接配送到臺中靜思堂,再由靜思堂的職工和志工進行打包,希望幫助清寒家庭及獨居長者平安度過這波疫情。
「安心生活箱」內含精舍物資、證嚴上人慰問信及《靜思語》共十二項目,相繼送達臺中靜思堂。(攝影/林玲悧)
7月8日下午,包括五穀粉、堅果粉、素香鬆、香積麵、淨斯口糧和證嚴上人慰問信及《靜思語》祝福語等,共十二項物資相繼送達臺中靜思堂。成堆的紙箱及各式物資迅速佔滿整個空間,莊嚴的殿堂瞬間化為包裝物資的小型工廠。
隔日下午,臺中靜思堂的三十二位職工暫時放下手邊工作,一起投入第一梯次的打包工作。8月6日及9日分別接續包裝作業,福慧廳和大愛廊道被作為包裝物資的輸送帶,人人戴上口罩,嚴謹地做到量體溫、快篩等防護措施,人數也保持在政府規定的安全規範中。總務處職工黃元杰特地打造了滾輪輸送帶,不但有效減輕打包人員的負擔,也加速打包作業的進度。
◎靜思堂 社區好鄰居
因應COVID-19疫情,臺中靜思堂及中區八個會所提供疫苗施打服務。(攝影/楊清賢)
志工吳舒媚感動分享,因應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慈濟配合臺中市政府的規劃,從2021年9月15日起到2023年元月,除了臺中靜思堂外,中區總共提供八個會所作為疫苗施打場所,讓靜思堂充分發揮了社區多功能的作用。
臺中靜思堂之所以能為鄉親提供疫苗施打服務,是因為上人的法,安定了志工們的心。除了保護措施外,大家也將長者當作自己的家人,卯足全力布置場地,於靜思堂外圍搭起帳篷、噴霧消毒空間,室內外擺放保持安全距離的座椅,並規劃動線讓長者行走順暢。
疫苗施打期間,志工與公部門一同規劃動線,一天至少有四十位志工熱心的全程陪伴。(攝影/洪素養)
臺中慈院的醫護同仁為民眾提供施打服務,慈濟志工、基金會同仁及區公所同仁各司其職,歡喜付出。尤其在炎熱的九月天,靜思堂平日不開冷氣,但施打期間,大門始終敞開,場內的冷氣及電扇齊力運行,加強散熱,為前來接種的民眾提供一個舒適清涼的環境。
疫苗施打期間,志工與公部門一起規劃動線,每天至少有四十位志工參與服務,負責引導民眾、協助填寫資料、量體溫、辦理過卡、協助醫護等,並全程陪伴長者,提供近乎一對一的關懷服務,直至送至門口,感恩地送上一份祝福禮,目送鄉親離開。若有需要推輪椅或叫計程車,志工們總是熱心全程陪伴。這樣的細心服務,讓許多從未踏入靜思堂的民眾讚歎不已地說:「靜思堂真的是五星級的服務。」
香積團隊精心製作日式素便當,深受公部門同仁喜愛,成為讚不絕口的好口碑。(攝影/溫忠漢)
吳舒媚感恩道出,因為有精舍研發的本草飲作為飲品,才能將防疫做到最高點。除此之外,志工們頭上掛著、背上貼著的勸素標語,在在提醒大眾要茹素。而香積團隊也用心準備了色香味俱全的日式便當,讓公部門的同仁不管是上午班還是下午班,都踴躍登記在靜思堂用餐,因而成功營養推素,讓同仁們品嚐讚不絕口的好滋味。
跨界合作美善共振,上人也不禁歡喜地說:「感恩!不怕人家吃,愈吃愈富有,多人多福氣,你們福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