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一方】在有限空間中尋找無限可能

0觀看次
A- A+

文.靜明

蒸碗車的結構設計是固定的,托架的設計也是固定的,層與層之間的高度設定不變,甚至碗的大小尺寸也一律固定。在眾多已知條件都固定的情況下,電腦迴路該如何運行,才能避免出現bug呢?這就需要依靠人腦,也就是人腦中的智慧,來排除一切障礙。

志工於午齋結束後收拾碗盤,並以刮刀將菜餚收集在一起。(攝影/江昆璘)

狀況一:當托架與蒸碗車都空空如也的情況下,當然可以毫無拘束地大手一揮,愛擺哪,就擺哪,甚至所有不同的物件都擺在同一個托架上,也不算違規。

狀況二:當同一個托架擺不下物品時,就需將不同物件分門別類,該屬哪個托架就放到哪個托架,使眾有所歸,各得其所。

狀況三:當每個托架都快滿了,就得想辦法挪出空間。此時,這組的師父們會充分地腦筋急轉彎起來──在排排碗的上方再疊幾個碗,或者在碗與碗之間塞入扁平的碗蓋,甚至在不同托架間,放上不同的物件等,能塞的就塞,能放的就放。

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將碗盤用蒸氣機高溫殺菌。(攝影/林宜龍)

當然,這樣的放置方式能騰出的空間也是有限。於是,再看了看、想了想,幾回下來,也給師父們想出了辦法。將大碗套在小碗上,層層疊放在平板托盤上,這樣一來,能放的碗量真真正正地多出一倍來,還能再空出一個托架來。

那麼,這樣就滿足了嗎?才不!這麼好玩的空間障礙排除遊戲,豈能這樣輕易放掉。在有限的空間裡,如何排上更多的碗或盤,總得動動腦筋。而正巧,精舍使用的磁碗與塑料環保碗有不同的規格。或許用時,會覺得它們很麻煩,因為規格不同;然而,在煮碗時刻,那些不同的規格,可就立下一點點汗馬功勞。也就是說,通過碗裡有碗,碗中再套碗的方式,讓三個碗層層互套,個個互護,這樣的「三合一」式套碗組合便出現江湖。這真有點像上人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立體同心圓,彼此在哪裡互相融合與運作。

志工用心地以煮沸的熱水川燙消毒環保碗。(攝影/黃富美)

狀況四:當蒸碗車再也塞不下,無法再挪出任何空間時,當然就要甘願地讓蒸碗車光榮退場,推到煮碗機裡。這是不是代表要開始煮碗了呢?當然不是,煮一次碗,需要啟動煮碗機,並消耗電力、水力、火力,加上人力。在節能減碳的前提下,當然不能輕易啟動煮碗機。

狀況五:這時候就得祭出第二個蒸碗車,依照第一個蒸碗車的流程,能整理的整理,能疊的疊,能套的套......

當然,人腦也有極限。當再不能疊、不能套,沒能有任何轉圜餘地時,就只能心甘情願地讓煮碗機按既定的程序,點火「煮」碗啦!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