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玲悧 | 圖.洪素養
「能走好的路,就是好的人生。今天,能與上人同一個『國』,我真感恩。」2024年11月8日,上人與環保志工溫馨座談,現年八十四歲的環保志工李長壽,恭敬地向上人表達感謝之情。他說:「走好路,就有好人生。我六十歲退休後開始做環保,就是最好的路。」
陳金盛師兄(左)接引李長壽師兄,兩人如父子般的情感,無論訪視、環保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李長壽的成長過程充滿艱辛,家裡窮困潦倒,三餐經常需要仰賴別人的接濟,才能勉強維持生計。十一歲那年,李長壽的父親臨終前想吃一口飯,還需依靠鄰居的施捨。當年的他無依無靠,只能守候在父親身旁哭泣。父親往生後,是熱心的里長挨家挨戶募款,幫忙處理父親的後事。
「小時候生活困苦,都是端著碗去鄰居家討飯吃。」窮途末路時,李長壽深知奢求一口飯溫飽的艱辛。長大後,他為了家庭生計四處奔波,嚐盡苦頭。退休後,李長壽跟隨鄰居陳金盛來到當時的臺中分會參加活動。中午時,志工恭敬地端來一碗熱騰騰的飯,飯後又對他道「感恩」。當下,他的內心五味雜陳,心中升起了「慈濟這個團體值得參加」的念頭。
一碗飯的溫暖,開啟了李長壽做環保的豐盛人生。每天一大清早,他總是騎著腳踏出門,目的地只有一個──環保站。中午回家簡單吃頓飯後,又再度返回環保站,直到天黑才回家。
一碗飯的溫暖,開啟了李長壽做環保的豐盛人生。每天一大清早,他騎著腳踏到環保站,中午回家簡單吃頓飯後,又再度返回環保站,直到天黑才回家。
二十五年的時光倏忽而過,現在在慈濟烏日九德環保站,李長壽聚精會神地埋頭整理回收物的畫面,已成為一道動人的風景。
李長壽對上人說:「我現在還能做,就是幸福。」隨著年紀漸增,剝寶特瓶蓋成了他主要的工作,手腳俐落的他,每天能處理兩、三千支寶特瓶。他分享,當沒有寶特瓶蓋可以剝時,就會轉向分類塑膠袋。陳金盛師兄也鼓勵他要常常出來給人看,除了環保以外,訪視、愛心商店等活動,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二十五年的時光倏忽而過,在慈濟烏日九德環保站,李長壽埋頭整理回收物的畫面,已成為一道動人的風景。
「不管生命還剩多少,都要盡量做。」環保志工的身行,最貼近上人的心,李長壽與上人分享他的心聲。上人叮嚀他:「你很知足,每天都很快樂,所以長壽。做環保是守護地球,是大功德,要繼續做哦!」
環保之路如實走來,李長壽已經活出最豐盛、最有價值的人生。
李長壽與妻子劉雪,兩人相伴在菩薩道上精進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