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與誠意

0觀看次
A- A+

文.林純霞(花蓮)

「有誠意的心,就不會偏頗。用真誠的心帶人,就會有力量。」德如師父領受證嚴上人的教示,在知客室接引會眾,也牽起無數的善緣。

2016年1月31日,紐約分會舉辦歲末祝福。楊燕港師兄與楊陳素英師姊分享加入慈濟的因緣和克服困難行走菩薩道的心路歷程。(攝影/林晉成)

這一天,德如師父談起慈濟紐約第一顆種子(志工)楊燕港及楊陳素英夫妻,憶及三十幾年前,他們來到靜思精舍結下好緣,並在回國後成就紐約分會的會務推動。特別體悟上人的教示──「真誠與誠意」,可以成就不可思議的美善效應。

「三十多年前,楊燕港及楊陳素英一行八人來到精舍,當天因為上人正忙於志業事務,由我先行接待他們。」德如師父努力回憶已漸漸沖淡的記憶。

當時慈濟醫院已經從地湧起,教育志業正方興未艾。一行人在德如師父的接待、引導下,認識精舍與慈濟。他們看到精舍的建築與生活極度簡樸,生活自力更生;大眾的善款,則成就利他志業,內心非常感動。

美國紐約華埠火災發放關懷行,慈濟人發放睡袋並致贈慰問金,協助災民度過難關。左起:楊陳素英師姊、楊燕港師兄。(圖片來源/花蓮本會提供)

「記得當時天色漸暗,我擔心他們訂不到花蓮的下榻飯店,於是到寮房整理了一間通鋪,讓他們安單。」當年的精舍師父人手少,一人身兼數職,打理多項職司。

「楊燕港夫妻看到師父們忙著自己種菜,又忙著做蠟燭等等。可能覺得一行人又是吃又是住,不好意思,想供養紅包,卻又找不到一處放置『添油箱』的地方。」如是所見,如是所聞,他們見證德如師父所說,「自力更生、誠正信實」的精神。

楊燕港夫妻體驗了二天一夜的精舍生活,第二天也如願的見到上人後回到美國。德如師父仍專心守在知客室,但並不了解楊燕港夫妻回到美國後,就開始一步一腳印推動慈濟,草創會所。

2007年9月16日,美國紐約分會慈濟人聯誼活動,為楊燕港師兄與楊陳素英師姊這對牽手走過五十年的菩薩道侶舉辦金婚宴。(攝影/賴克廉)

事隔多年,一天,慈濟全球總督導黃思賢回到精舍,來到知客室向德如師父提起楊燕港夫妻已在美國推動慈濟志業,成為紐約第一顆種子,並不時向會眾提及當年來到精舍,由德如師父接待、接引的所見、所聞。

楊燕港與楊陳素英夫妻後來每次回到精舍,必定來到知客室找德如師父,並憶及當年除了上人鼓勵他們「頭頂別人的天,腳踩別人的土地,要回饋當地」外,德如師父的點滴陪伴,也是讓他們發心立願的重要助緣。

「守在知客室,就是把每一位有心來訪的會眾,以『真心誠意』分享慈濟所做,『把握當下』每一分因緣,用心接引大眾,就對了。」德如師父說:「這也是上人教導我們,付出無所求!」

盛開的蓮花如同無求的付出,以真心誠意接引來訪者,把握每一分因緣,將慈濟的精神深入人心。(攝影/周幸弘)

上人說:「我這輩子,覺得該做、非做不可的事,就堅定去做,是以這分誠意感動人,否則我沒什麼特別的力量可以號召人來做事。說來很簡單,但是現在回顧起來,覺得此生很有價值。」

誠意,一法中醞釀了無量神奇!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