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口乾淨的水

0觀看次
A- A+

文.吳亞馨(花蓮)

2024年10月5日,慈濟營建處同仁回到靜思精舍與上人溫馨座談,其中海外營建室謝曜聯高專分享為莫三比克庫拉大愛村開發「慢濾池」一事,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

「這孩子看起來胖胖的,但是不健康。你看他的肚子大大的......」證嚴上人看著簡報,不捨地指著投影幕上那位鼓脹著肚子的孩子(中,身著紅褲小孩)說道。(攝影/古繼紅)

◎海外第一座慢濾池

莫三比克位於非洲東南部,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地方,缺水、缺糧亦缺教育。伊代氣旋肆虐後,許多房屋受到損壞,因為慈濟志工蔡岱霖的因緣及上人的悲心,慈濟志工走進莫三比克,為其蓋大愛村、援建學校,並開發「慢濾池」,讓當地鄉親有乾淨的飲用水。

2024年8月中旬,「慢濾池」舉行剪綵儀式。(攝影/古繼紅)

慈濟營建處的海外第一座「慢濾池」坐落在莫三比克的庫拉大愛村,是一座可以直接飲用的乾淨水。在此之前,庫拉大愛村的居民要喝到乾淨的水很不容易,由於當地人仰賴地下井水,不僅水質不穩定,還缺乏淨水過濾設備。

庫拉大愛村的居民終於迎來了寶貴的乾淨飲用水。(攝影/古繼紅)

2024年8月中旬,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與基金會主管為這座「慢濾池」舉行了剪綵儀式。當水龍頭流出乾淨的水時,當地鄉親和孩子們各個高興不已,除了立即飲用過濾水,許多人更雙手提著桶子歡喜排隊取水。

◎企業共善 愛心同行

在莫三比克庫拉大愛村,慈濟建設的方型慢濾池以自然工法提供長期可用的淨水。(攝影/謝曜聯)

臺灣自來水公司與慈濟基金會共善合作,提供專業水質資訊給慈濟營建處;同時,基金會也向自來水公司介紹海外飲用水安全的需求。在自來水公司的專業援助下,基金會對於慢濾池所需的材料,從質地、硬度到大小和尺寸均經過仔細挑選,確保過濾效果達到安全與理想的標準。

謝曜聯於2021年進入營建處,主要負責執行莫三比克營建專案。(攝影/吳明土)

「這一座慢濾池是標竿,在以後若其他地方或是國家需要這樣的過濾水,將會以此規範來複製......」謝曜聯分享建造慢濾池的心得。要在物資缺乏的莫三比克建造過濾池,必須克服許多困難,例如安全建材的取得、文化及認知的不同等。

謝曜聯表示,因為水是提供人飲用的,所以水質很重要。建造水池牆體時,採用一體成形的建構方式,沒用使用金屬桿件貫穿牆體,而是以土法煉鋼的方式,利用外部斜撐來支撐模板並灌注混凝土。他說:「若用貫穿牆體的方式,就需要用防水的材料,在這邊材料不易買,而且防水材料的品質也堪憂。」

◎珍惜涓滴 永續地球

慢濾池透過自然生態的方式來建置,確保安全飲水。(攝影/編輯組,攝自北區環保布展)

慢濾池的最底層是由磚塊、卵石、濾石、石英砂和濾砂組成,最上層則是微生物層,經過層層過濾,確保安全飲水。這項技術的優點,在於不需要進口機器、電力或化學藥品,並能以在地的天然材料建造,非常適合資源有限的地區。

「慢濾池建置技術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安全飲用標準,能有效去除大腸桿菌、霍亂弧菌等病原體。」謝曜聯進一步說明水質的安全性,並透露計畫在2025年將此技術擴展至更多國家,藉以提升公共衛生、保護環境與永續地球,讓更多人可以受益。

法水、法髓!慈悲的上人讚歎同仁將乾淨的水帶進莫三比克,更期許將慈濟人文也帶入這片土地。上人慈悲開示:「水,是很重要的資源,若可以用過濾水,將會保護大地。」

期盼在上人的悲心及營建處同仁的用心下,除了偏鄉孩子能有乾淨的飲用水,更能喚起人們珍惜涓滴,實現永續地球的願景。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