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一方】桂花園

0觀看次
A- A+

文.靜明

淨斯花茶系列的產出,緣於三義茶園的小葉紅茶。(攝影/李彥緰)

「本草飲茶包是我們先做『茶』,才有那個茶袋。」負責淨斯產品原物料採購的德慶師父,道出本草飲茶包產出的原由。因為製作花茶而有了茶袋棉包材,本草飲為了能夠及時研發、趕製,便沿用了茶袋棉包材,從而有了茶包式的本草飲。

德慶師父口中的「茶」,是指與烏龍茶或紅茶搭配的花茶系列。包含桂花烏龍茶、含笑烏龍茶、茉莉花烏龍茶、玫瑰紅茶以及貢菊,有時也會有「蜜」烏龍茶。

淨斯花茶系列的產出,緣於幾年前三義茶園的小葉紅茶。由於烘製後的原(葉)片容易碎裂,導致許多茶枝葉末,志工陳香樺建議,是否用以研製花茶?於是協力廠的研發團隊師父著手試做,而後由德晗師父接手研發。「就用玫瑰跟小葉紅茶去『蜜』,喝起來非常療癒,能看到玫瑰花在茶水裡展開,所聞是玫瑰香氣。」

志工們將品質較差的桂花剔除,準備送至工廠製作桂花茶。(攝影/江俊輝)

花茶系列的第一款花茶是玫瑰蜜香紅茶,當時很受歡迎,至今仍為許多人懷念。因為這樣的因緣,開啓了淨斯產品花茶系列的研發。而今,桂花烏龍茶成為花茶系列的常勝軍。德慶師父說:「早期的桂花茶是用精舍裡採收的桂花做的,無法應付流通。桂花的品質需要現採,當日新鮮盛開、香氣十足的。」

德慶師父提及,初時有許多志工提及他們所在地栽種了很多桂花,於是收集後宅配過來,然而隔天來時,香氣已經不足。緣於花茶有一道工序是「窨茶」,指將茶葉和花苞混合,使茶葉吸附花的香氣。而「窨茶」需要新鮮的花,才能保留香氣,當天採收,當天使用。除此,花量要夠,才符合邊際效用;因此,時事、因緣會合下,方能成就。基於此,常住師父希望能自己種,自己照顧。

桂花叢散發出迷人的香氣,讓人倍感舒心與愉悅。(攝影/李淑敏)

精舍附近有一塊常住的土地,可用於栽種桂花。由於德慶師父負責原物料採購執事,便勇於承擔兼顧桂花園的照顧。他說:「照顧桂花園,成為我轉換心情很重要的環境,也變成我的副業。」

「桂花園」位於協力廠後方不遠處。站在路邊入口望去,眼裡所見的是一叢叢長得和人一般高的桂花,滿園綠意,極其舒心、舒意。

二〇一八年,德慶師父與德恆師父、德照師父、德曉師父、德枰師父,以及尚未圓頂出家的德庭師父與幾位志工,在此種下桂花樹苗,後由德慶師父照顧。

初時接手,因這塊地曾種過芋頭,一些餘苗還在。桂花種下後,芋頭也開始生長。「所以一開始要同步收割、拔芋頭。」種瓜不得瓜,德慶師父此時說來輕鬆、有趣,卻是背後辛苦的開頭。

桂花樹初栽之時因缺乏抵抗力,遭蝴蝶幼蟲啃食葉片,致使樹木光禿,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攝影/蔡淑婉)

除了芋頭,草也長得比桂花還高。為了省去人力拔草,他們嘗試用黑布覆蓋,以抑制草的生長,但效果不好,因為黑布下面會長一些蟲,且土壤不能呼吸。所以,最終又把黑布掀除。

初種下的桂花沒有抵抗力,因為採用自然農法,連有機肥都沒施放。不意蛾和蝴蝶來產卵,化成幼蟲後啃食葉片,導致桂花樹沒了葉子,變得光禿秃的,無法行光合作用。德照師父建議修枝,正巧慈濟志工王來香及林美珍到協力廠出坡,德慶師父便邀約她們幫忙修枝、噴灑酵素和辣椒水除蟲。「修剪過後,整個好像快要再見了。」德慶師父擔憂道:「它們到底會不會活?」

精舍附近有間民宿,周圍種了許多桂花。民宿老闆眼見桂花園有狀況,主動前來幫忙並提議:「要鋪粗糠,避免雜草叢生,又比較好拔。一段時間後,粗糠還會轉為肥料。」自此,桂花園便以鋪粗糠的方式來避免雜草叢生,整片園地有如黃金鋪地。

德慶師父使用改裝的勺子,從圳溝舀水,一勺勺地澆灌每棵植物。(圖片來源/釋德庭提供)

草的生長問題解決了,再則是灌溉的問題。這片土地沒有灑水器,全需人工每天澆灌。德慶師父從旁邊的圳溝裡舀水,用自行改裝的勺子,一勺一勺地、一棵一棵地澆。日後,園裡裝了灑水器,方才終結每天從圳溝舀水灌溉的日子。

因為王來香及林美珍兩位志工的緣起,日後有了一群志工定期來協助照顧桂花園,負責拔草和鋪粗糠。「二〇二二年開始,我們邀約慈科大的一批老師來幫忙採花,桂花園因此有了一批固定志工。」德慶師父說。

眾人的愛心、堅定與堅持,現在桂花園變得那麼漂亮了!站在桂花園裡,德慶師父不怎麼談辛苦,言簡意賅地說:「這都是要經驗,有很多人給建議,給建議就去了解、評估、去做。」

仙草花一串串盛開,外形美麗,花開時吸引了許多蜜蜂前來採蜜。(攝影/邱靜明)

「桂花花開時,需要很多志工來採。像這樣一陣花開,就要趕快來採,不然過幾天它就謝了。」因為人力問題,來不及採完的花朵,就讓它自然凋謝。「沒來得及採的,有些師父會採去釀桂花蜜。過年的時候,就會有桂花年糕。」俗言,八月桂花香,可當下十二月時,桂花仍開,德慶師父的經驗是,氣候在冷熱之間,它就會開花。

在德慶師父眼裡,桂花園不是田,而是花園。除了桂花,還加種了不少其他實用的花草。他以維護花園的心情,愛護著這片土地。「為什麼我種仙草?它不是開花嗎?我看到好多蜜蜂。」腳邊,仙草花一串串地盛開,外形甚為美麗,花開時吸引了好多蜜蜂前來聚集。「看,那麼天然,蜜蜂們喜歡在這裡。所以我們會捨不得採收,讓它開去。」

麻雀時而在粗糠上跳躍,時而成群飛上桂花樹梢休息。(攝影/游錫璋)

原是一塊雜草叢生的土地,如今自然生態已然養成。德慶師父說:「昨天我在拔草時,有一隻鳥飛過來停在對面,陪伴在那兒,也不怕我。」那隻鳥是紅尾伯勞,是過冬的候鳥。德慶師父趕緊拍下牠,見過照片的常住師父稱牠為「桂花園的嬌客。」

除了嬌客,還有成群的「小客」──麻雀。牠們不是在粗糠上跳躍,便是成群飛上桂花樹梢頭歇息;當有人靠近時,又轟隆隆地成群飛往桂花園入口旁的電線杆上,排排站,排排看,甚為壯觀。再一無人留心時,它們又成群飛到桂花園樹梢掩藏嬉戲,如此反覆。「這裡成了麻雀的樂園了。」德慶師父說。

生命力旺盛的土香,若沒有儘早連根拔除,會漫延到菜園,就像修行,發現習氣要儘快除去,否則垢重難除。(攝影/張阿英)

走著走著,德慶師父說:「看,有鋪粗糠時,這個『土香』就很好拔。」土香,又名香附子,能深入土壤生根,連著一串串的根系,拔時相當費力。「要挖、挖、挖,挖很深。」德慶師父舉例,土香就像無明煩惱。「所以,先前的一些耕耘和準備,當它『長』出來時,就很容易把一些無明煩惱拔除。粗糠就像先前的準備,有一些法在裡面。而若法入心的話,有一些無明煩惱時,就很容易去除。」

德慶師父在俗時,曾從事貿易工作。緣於和好友德志師父共同捐毛毯的因緣,雙雙入住靜思精舍,而後圓頂出家。從商與種植的性質全然不同,德慶師父表示,回來精舍就是轉換一個不同的環境和修行方式。

桂花園入口處的貢菊,綠葉襯托著細緻美麗的黃色花朵,顯得可愛動人。(攝影/邱靜明)

「要放下過去,才能夠重新學習。」德慶師父頗有感觸,認為心力很重要。「當歡喜在做一件事時,不會覺得它是吃力的。」他表示,待在桂花園裡,令人沉靜、心曠神怡,樂在其中。「看大自然的空氣,又有蜜蜂、候鳥,我有時忙到忘了要回去。」

接近桂花園入口,也是出口處,種了些菊花。這些叢矮、花嬌小,綠葉伴著黃色的花朵細緻美麗、可愛。「這是貢菊,和菊花不一樣的品種。」德慶師父說。

桂花茶曾經是隱藏版的花茶,如今量產已足,連同其他花茶系列,也有對外流通,唯需透過靜思書軒的客訂,以饗對花茶有興趣的十方大眾。

德慶師父感謝志工用愛心呵護,共同扶起這座桂花園,體會生命的共生。(攝影/邱靜明)

德慶師父並不是刮風下雨都會來桂花園,但即使下大雨,他們仍會來查看有無淹水。若淹了水,則需進行排水。由於人力和時間有限,德慶師父為了維護這片「精舍桂花園」,常是一大早來,或是在日常工作後的傍晚才來。夏天天黑得晚,可以待久一些;而冬天黑得早,所餘時間就不多。「夏天很熱,冬天很冷。」這需要耐得住熱和冷的修行功夫。

如今這片精舍桂花園草木綠意盎然、花香撲鼻,蜜蜂採蜜飛舞、「黃金」鋪地,麻雀嬉戲於粗糠上,更是許多回來精舍的志工到訪之地。德慶師父感慨道:「一切要感恩長期志工一起用愛灌溉、用心呵護,從無到有的『扶起』這座桂花園,體會了天地間生命共生息,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