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明
彩虹屋,七彩繽紛,糖果滿屋?彩虹屋,孩子的嬉樂世界,快樂田園?
「彩虹屋」位在靜思精舍後方,沒有彩虹般的斑斕色彩,有的是淡淡的灰白。它隱藏在後山門最外圍的邊角、樹林下。二〇二一年前,它是農耕志工的寮房;二〇二一年後,它化身為防疫站,以防患新冠病毒的傳入。
自二〇二一年起,經常在彩虹屋承擔防疫工作的德(木雨)師父表示,這樣的防疫設置是為了守護善能量的道場——靜思精舍,能維持運作如常,讓想回來的人能安心回來。
負責防疫工作的德(木雨)師父表示,防疫站的設置旨在守護靜思精舍,以確保道場正常運作。(攝影/邱靜明)
二〇一九年底,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進入人類社會並開始傳播,而後引發全球大流行疫情。據統計,截至二〇二四年三月六日,全球累計報告確診病例逾七億七千四百六十九萬,其中逾七百零三萬人死亡,成為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流行病之一。
靜思精舍常住人員有二百多人,再加上往來的志工,共計三百多人居住。如此緊密人與人接觸的空間,防疫工作不可不慎。靜思精舍是為慈濟宗門的後盾,身為對外援助的慈善組織,除了關注疫情的發展,更要防範疫情的進入。
靜思精舍安心防疫過心年,由外籍學生組成吃素救地球宣導大使,向參訪會眾宣導素食的好處。(攝影/柏傳琦)
德(木雨)師父表示,社會大眾遵守戴口罩、用酒精消毒以及社交距離等,都做得很好。好,還要更好,證嚴上人著手更積極的行動——勸素、採購疫苗,以及慈濟大學進行抗原檢測試劑的研發。「再來是本草飲濃縮液,上人帶領著我們怎麼做。」
證嚴上人表示,疫情於古時候而言,是為「瘟疫」的一種。若能運用老祖先留下的智慧,遇上難解、難治之病,會用艾草、抹草對之。德(木雨)師父轉述他的理解:「上人說,那些一定有它的原理,所以請我們的醫療專業人士投入研發。」
本草飲配方中的主要成分「艾草」。(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帶領的醫療團隊,借助中醫藥的專業,研發一款能讓大眾日常保健的茶飲,由中西醫醫療團隊攜手合作,開發多款複方中藥包並進行實驗。而後,依證嚴上人愷示,將艾草及抹草加入配方。「研究顯示,阻斷病毒穿透細胞的現象更突出,出乎團隊意料之外!」擔任中醫部主任的何宗融副院長如是說。
協力廠在德晗師父的努力下,進行本草飲的生產,這項產品惠及了許多社會大眾及確診者。德(木雨)師父表示,身在靜思精舍的防疫團隊,是站在周邊角色保護常住不損兵折將,確保能有更多力量提供協助,成為全球慈濟慈善援助的後盾。
新冠病毒疫情期間,靜思精舍協力工廠進行物資打包作業。(圖片來源/劉家芸提供)
靜思精舍中有不少具有護理背景的常住師父,德(木雨)師父便是其中一位。疫情剛起時,他正就讀慈濟大學宗研所,撰寫論文期間,聽聞中國籍同學提及新冠疫情,擔憂農曆春節期間返鄉人潮會有大遷移,恐釀疫情大爆發。
「那時疫情狀況不明,聽他們說好像滿嚴重的。」之後,臺灣出現零星個案,而後一小波一小波的確診案例。德(木雨)師父盡快把論文趕完,並以且戰且走的想法,開始關注疫情的發展。「我們就是防疫。有感必須請大家注意,一定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意用餐禮儀,以及用酒精消毒。」
精舍除夕圍爐遵守防疫規定,每桌人數不超過五員,桌與桌距離保持1.5公尺,保持衛生安全。(攝影/柏傳琦)
除此,疫情爆發期間,靜思精舍縮減參訪及志工人數,並進行大量快篩以篩查確診者;疫苗上市後,精舍全員接受疫苗注射等。如今,近四年時間,德(木雨)師父等常住師父仍舊在精舍的防疫線上,而精舍生活與活動如常。
「要感恩慈院檢疫科、大醫王們都來支援。」德(木雨)師父有感而發。「一段時間後,累積了很多經驗,知道怎麼做了。就是在這個事相裡學習,如何遇到事情時處變不驚,把它穩定的做好。」
疫情期間,靜思精舍縮減參訪及志工人數,並進行大量快篩以篩查確診者。(攝影/邱靜明)
曾經在花蓮慈院服務的德(木雨)師父,圓頂出家後輪值執事,跟著師兄們學習,忙於各種事項。一陣子後,竟有些迷惘。「幾年的時間,我發覺對四大志業不熟,對醫療志業也不熟了。」他有感落差非常嚴重。「為什麼有這種落差?是不是自己哪裡不用心?」
一段時間後,他發現真的是自己不用心。「可能輪執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上,在應付那些事項上。」他驚覺,自己好像把工作做好之外,其他的事沒做、不熟沒關係。
有此醒悟後,恰巧也走到了中資深時期,德(木雨)師父被賦予了新的工作。他和其他常住師父一樣,需主持志工早會,從而到慈濟大學宗研所進修,方才了悟在精舍裡忙碌的意義。「因為我寫的論文,是上人的大愛,必須對上人的法,以及其他師父們的出家因緣做一番深入的探討,才發現其實很簡單,精舍就是作為慈濟的後盾。」
「2022天下為公與大愛思想的踐行暨慈濟學研討會」,德(木雨)師父期待用學術的語言說好慈濟的故事,傳承普世價值。(攝影/蔡淵轅)
德(木雨)師父恍然大悟,在精舍所做的一切,雖然不是直接付出在人群裡,有些可能直接付出在前線的慈濟人上;在上人的指導下,哪位常住執行什麼,他了悟,以一個出家人身分,把精舍照顧好,在日常生活裡所做,無不是慈濟志業的後盾。
「當我回過頭來,有很深很深的體會。原來忙著,可能掃廁所,或煮一頓飯也是,讓回來的慈濟人,有賓至如歸、一家人的感覺,就是在入人群。道理很簡單,可是卻花很多時間去領悟。」德(木雨)師父終於明白了上人的悲心。「這是一種付出的力量。上人給我的善種子,無形中就這樣實踐了。大家在這裡共住,幫上人執行一些教導的工作。一座道場,就是暮鼓晨鐘;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出家人既然要追隨上人,就是把這樣的角色『扮演』好。」
篩檢通過的志工與會眾,由防疫志工貼上識別貼紙。(攝影/柏傳琦)
以出世心守護靜思精舍,全世界發生新冠疫情,德(木雨)師父在暮鼓晨鐘裡與常住師父團隊,唯有盡心盡力做好防疫。「防疫就是,它發生了。我們就把防疫做好,不會因為活動多,卻因太多人確診而不可收拾。」
德(木雨)師父與防疫團隊的心念是,確保精舍的活動能如常地進行。「因為我們是一股行善的力量,不能停;不能因為疫情損兵折將太多,所以防疫一定要做好。」德(木雨)師父說,整個防疫的方向,就是把精舍這個家顧好,大家身體都健康,不要染疫。「那我們這股力量就一直在,上人可以安心地向前走,慈濟人可以安心地去援助,間接的可以利益到很多人。」
靜思精舍防疫團隊逐步接手載送確診者,確保每位確診者能安全隔離。(攝影/邱靜明)
初時執行防疫工作,快篩時篩檢出確診者,由慈濟醫院的救護車接往隔離處。「那時沒經驗,不敢自己載,後來知道怎麼處理了,就我們自己載送。」是故,靜思精舍的防疫工作,是由常住師父與清修士們組成團隊,他們分工、分項,和合互協地進行。「所以是一群人,整個精舍都動起來,大家一起投入、一起做的。」德(木雨)師父強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