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釋德澡
勤勞作務,體悟「挑柴運水無不是禪」的心境風光,專注於當下。妙法就在日常生活中。
鈴鼓的敲擊需深沉有力,才能迴盪於主堂的大空間中並產生共鳴。(攝影/鄭素月)
鈴鼓,也就是寶鐘鼓,為佛教道場的法器,由小型的鼓與鐘組成。在大法會中舉足輕重,地位與維那所持的引磬、悅眾所持的木魚平齊。
學習法器到了中階課程,就是鈴鼓,其特殊之處,在於雙手並用,右手敲鼓,左手敲鐘;其重要角色,乃進階到悅眾與維那的基石。
敲打鈴鼓,除了像敲木魚所要求的,敲出深、滿的感覺之外,靜思精舍法器教學窗口德倍師父說明:「還需敲出張力,才能在主堂的大空間中迴盪,產生共鳴感。」這般的氣勢,可以提升道氣,另有精神鼓舞的作用,讓法會大眾梵唱時,全身細胞都振奮起來。
鐘、鼓、木魚、引磬是佛門的基本法器,執持法器唯有勤練,別無法門。(攝影/黃筱哲)
雙手並用,本就不簡單,還要敲出張力感,除了下功夫勤練,再練、再練,別無他法。
第一步先熟背「九鐘十五鼓」的口訣,及持鼓棒的指法。敲打的柔軟度與熟練度,是通過考試的必備條件。同為法器教學窗口,負責指導鈴鼓的德念師父說:「敲出飽和、有節奏、有氣勢的『九鐘十五鼓』,就是學習成功的一半。」
從鈴鼓輕重節奏中,也能聽出端倪。執持鈴鼓多年經驗的德穎師父即說:「『明鐘暗鼓』的輕重分明,就是其中的撇步。」
◎聲音起落 能顯能隱
寶月菩薩如月,隨眾生根機,或圓滿普照,或隱而不顯。(攝影/釋德勴)
何謂「明鐘暗鼓」?「明」指的是該表現的時候表現;「暗」則是該縮小的時候縮小。能顯、能隱,輕重、大小聲分明,讓鈴鼓的起落,有時像氣勢磅礡的軍隊,有時像輕柔的雨滴落下。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八日,上人詮釋《法華經.序品》:「寶月菩薩,月能『隨數盈虧,自無損益,菩薩之道,隨機隱現』。」月亮依軌道運行,於農曆初一、十五現出盈虧。寶月菩薩譬如月,隨順眾生根機,有時擴大像圓月,讓月光普照在人間;若時機尚未成熟,則縮小自己。
「隨機隱顯,自無增減」,光亮可遍照大地,對世間萬物不離不棄。(攝影/周幸弘)
「這就是隨機,能顯、能隱。」上人同時教大家要能屈能伸:「在人群中,當眾生需要時,我們就要放大,讓對方時時感覺到我們就在身邊,讓眾生有所依靠;若是眾生有所展現,我們就要縮小,讓他發揮所長。」這就是「隨機隱顯,自無增減」,光亮可遍照大地,對世間萬物不離不棄。
鈴鼓「明鐘暗鼓」的特性,就如寶月菩薩,需要它時,挺身而出,發出鏗鏘、飽和、明亮之聲,震撼、鼓舞人心;時而成為後盾,輕聲隱身,能顯、能隱,呈現法器的道氣之美。
晨光中的露珠,在無人察覺的角落閃耀,象徵微小的力量也能散發溫暖,體現「微塵人生,奈米良能」的智慧與慈悲。(攝影/陳李少民)
猶如寶月菩薩的慈悲、智慧與謙卑,上人永遠將苦難眾生擺在第一位,努力翻轉他們的人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創立慈濟近一甲子,上人將所有的肯定與光環歸於全球慈濟人,覺得自己沒有做什麼。
不論在什麼境域,不增不減,因為上人只有一個使命──救濟眾生。「微塵人生,奈米良能」,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功夫;縮小自己,即使在無人看到的地方,依然能展現一分真實的力量,一股令人溫暖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