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一方】洗碗的深意

0觀看次
A- A+

文.靜明

德偕師父找我加入洗碗的那一天,他電話中說得極快,「早餐」、「中餐」等句子快速閃過,於我,是一點兒也沒聽懂,因為光想「怎麼會找上我?」、「我能做嗎?」就夠我忙了。

待我加入團隊,經歷了晚餐的洗碗,再輪洗早上的碗,輪向行堂,輪向中餐、藥石後,我才明白,那天德偕師父要告訴我的是,洗碗不會只是「洗」與「碗」而已。

香積志工戴著精舍師父惜福的智慧,廢物利用,將做僧衣剩餘的邊角布、壞掉的洗衣袋紗網,再縫上小塊菜瓜布給志工洗公碗,清潔容易又護手。(攝影/潘常光)

「洗碗」兩個字說來簡單,真要說的話,就是洗早齋的碗、午齋的碗、晚上藥石的碗,再加上行堂與煮碗,五個項目綜合起來的名詞解釋。洗早齋、午齋與藥石的碗,大致上沒有什麼差別,唯一就是時段的不同。而行堂,則是在早齋前進行。

佛門叢林裡,所謂的「行堂」,是齋堂裡重要的執事──負責大眾用齋的人員。靜思精舍洗碗團隊,也要負責早齋的行堂,進行添飯、上菜與添茶水的工作。

精舍大寮內,香積志工們專注準備美味的素食佳餚。(攝影/柏傳琦)

早齋行堂都是在敲板起床梳洗後,大眾前往大殿做早課時,行堂人員則往齋堂去。走入齋堂,是時天還未亮,大多人聲寂靜,只有大寮裡的煎、煮、炒、炸等為大眾準備齋食的作業聲,以及大殿裡隱約透出的梵唄音。

行堂者到了齋堂後,首先要做的是準備三小盆的溫熱水與抹布等,將一夜未見的餐桌們擦拭乾淨。由於靜思精舍因有醫療志工安單住宿,故也會安排志工前來協助,因而擦桌子等工作大多由志工師姊們承擔。這時,行堂人員則可踱步到大寮,除了了解當晨的用齋桌數外,也會順道請問負責大寮的師父,當日的早齋有幾「根」湯匙。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公筷使用,詢問使用湯匙數量相當重要。(攝影/林炎煌)

問幾根湯匙,可不是要拿來玩耍或扮家家酒,而是用以了解當晨菜色有幾樣會使用到湯匙,因而無需再用公筷。是故,行堂人員在桌上擺置公筷時,就可減去湯匙的數量,以避免不必要的公筷使用。所以,公筷擺放也是行堂的工作之一。

行堂是在洗過十天藥石的碗,再洗了十天早齋的碗後才會輪到的項目。這真是讓我非常不明白,為什麼晚上過後,是先來到早齋,而不是行堂呢?依地球自轉一天的時間順序而言,再怎麼算,也是行堂的時間先到,怎麼會是早齋先來呢?如此地顛倒,難道就只為了一次能洗個二十天的碗,而一鼓作氣於未衰?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